在繁忙的街面转角,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个小小的警务服务站成为了守护我们城市安宁的“第一道防线”。这里不仅是公安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市民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重要窗口,他们用专业和热情的服务,为市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警务站建在了辖区最显眼、服务群众最便利的位置,群众遇上疑难问题推门就能问,群众有困难民警第一时间就能到达。同时,警务站“一站多能”,实现了治安巡逻、突发性事件处置、便民服务、打击犯罪、矛盾调处等功能的街面化。2023年,全年主动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抓获犯罪嫌疑人470余人,处理突发情况142件,街面犯罪同比下降27.38%、入室盗窃同比下降6.9%,见警率、管事率显著提升。
市民的“定心丸”
华灯初上,云集警务服务站迎来一位焦急的市民谢女士。她接到一通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其银行卡存在异常交易,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进行核实。面对突如其来的电话,谢女士感到十分不安,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于是,她决定前往街面警务站咨询。
“警官,您快帮我看看,这电话是不是诈骗电话?”谢女士紧张地问。
值班民警耐心地听取谢女士的描述,迅速进行了分析和辨认。经过确认,这确实是一起诈骗电话。民警向谢女士详细解释了诈骗电话的常用手法和防范措施,并提醒她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给陌生人。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警务站建在家门口真好,方便又安心。”谢女士感激地说。
这样的场景在我市的街面警务站中屡见不鲜。市民们遇到疑难问题或困难时,只需推门而入,就能得到民警的及时帮助和解答。这种面对面的服务方式,让市民们感受到了公安工作的温暖和力量。
高效应对突发事件
街面警务站不仅是市民寻求帮助的窗口,更是公安机关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桥头堡。在这里,警力充足、设备齐全,能够快速出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2023年某日凌晨,我市某商业街发生一起突发事件,双方因口角发生摩擦,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接到报警后,附近街面警务站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派出特巡警、交警和派出所警力赶赴现场。在民警的果断处置下,场面被迅速控制,问题被及时解决。整个处置过程仅用时十几分钟,有效地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
这起事件的快速处置,得益于街面警务站的高效运转和“三警融合”的工作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警种职能有机融合、优势互补,使得警务服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在街头警务站建立特巡警、交警、派出所“三警融合”机制,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警务效能实现最大化。自“三警融合”机制建立以来,市公安局各警务站均进驻特巡警、交警、派出所警力,各警种在保持机构、编制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三警融合”实现了职能的有机融合。这种新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派出所深入基层、交警点多面广、特巡警快速反应的优势,而且通过适度交叉授权,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达到了“1+1+1>3”的效果。
便民服务暖人心
除了应对突发事件外,街面警务站还承担着便民服务的重任。在这里,市民们可以享受到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多项服务,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理。
走进市公安局22号警务服务站大厅,便民服务区内手机充电器、雨伞、老花镜、急救物品等一应俱全。这些贴心的服务设施让市民们感受到了公安工作的温度和深度。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杜集区望湖新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周艳玲女士。她告诉记者:“自从这个警务站建在我们小区门口以后,给我们物业也减轻了很多压力。业主们遇到投诉、报警等问题时,现在直接到警务站就解决了。他们这里有调解室,很多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及时化解。”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街面警务站还引入了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平台。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警务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服务品质。现在市民们办理业务更加便捷、快速,只需轻轻一点屏幕或刷一下身份证就能完成相关手续。
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警力质效
街面警务站的建设和运转离不开创新工作机制的支撑。市公安局在推进街面警务站建设中注重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不断提升警力质效水平。
其中“三警融合”机制是市公安局重点推广的新模式。该机制打破了原有警种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派出所警力、交警警力和特巡警警力的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这种融合作战模式不仅提高了见警率和管事率,还使得警务服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从2021年我们就开始布局,在全市建了27座警务站,都处在社区、景区、商圈、人员密集场所,大大提升了我们接处警的时间,由原来派出所接处警到警务站接处警,平均接处警的时间缩短了34%。因此,我市在全省安全感满意度的评比中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战训科科长王志强说。
此外,市公安局还建立了“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对人民群众求助、纠纷类警情迅速予以救助化解;对涉嫌违法的案件先期有效处置。这种快速反应机制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处置能力和效率,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记者 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