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悠扬笛,曲曲醉人心。当你打开电视,听到央视《风华国乐》的《如梦令》时,那淡淡的哀愁,空净澄明的境界,让你远离凡尘浮躁,静心回归生活的本质与自然。而这样一首空灵悠远的乐曲《如梦令》,就来自位于淮北的高校——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竹笛教师史航旗根据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体验所创作的作品。
走进曼妙的竹笛世界
儿时起,史航旗就表现出在音乐方面的天分,跟着爷爷学拉二胡、学唱歌。一天,史航旗的母亲听到别的孩子吹竹笛,觉得声音很好听,就带着她去试听了一节竹笛课。就这样,史航旗开始了最初的学习。一年多的时间里,史航旗进步很快,兴趣班的老师建议她走专业路线。她的母亲带着她找到了一位沈阳音乐学院的老师。
“那是我第一次去,特别兴奋,看到满校园都是背着琴还有唱歌的人,觉得很震撼,我就决定一定要来这里。”史航旗说。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得到多位老师的指点,并多次获得学院奖学金。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步入高中后,她萌生了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的念头。于是,史航旗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自己一个人找房子、签合同,租住在一个小次卧里。因为考试时间紧,那年的春节她在北京度过,那时的她苦并快乐着。老师曾劝她报考沈阳音乐学院稳妥些,父母也劝过她,但是她十分坚定地要去北京看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史航旗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陈悦教授。而后,她成为了陈教授的首位研究生。
“我的恩师陈悦教授,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成长到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一路走来,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悉心教导。在老师的培养下,我才建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审美力,了解到中国竹笛更多的展现形式。”史航旗说。
用心付出欣赏山顶旖旎风光
若要欣赏顶峰的风光,须付出无数次的攀登。
与其他孩子童年里有游乐场、有游戏、有玩具不一样的是,史航旗曾经每天练习吹笛子十几个小时,她童年里的课余生活只有笛子。从学竹笛的那天起,与竹笛为伴已是生活的自然状态。
每当她偷偷看电视的时候,爸爸就苦口婆心地给她讲道理。史航旗的父母很严格,她平时也只能很羡慕地趴着窗户看其他小朋友在楼下玩。“真是等到长大了,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正是儿时那么努力地练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才成就了我现在更好的发展。”史航旗说。
今年29岁的史航旗用自己的全部热情爱着竹笛,如今,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曾参与电影《芳华》的演出;多次受邀参加央视音乐频道《风华国乐》《一起录音吧》《唱响新时代》等栏目的录制工作;为《五鼠闹东京》《上阳赋》等影视剧进行笛萧录制;2019年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元宵节晚会”,是淮师大音乐学院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之一。今年1月受邀参演央视“启航”跨年晚会,与厦门交响乐团合作共奏新作品《夏》。3月受邀参演录制《全球音乐榜上榜》新作品《山海万里》。
教学竞赛斩获2023年“安徽省师范院校智慧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入围长三角地区智慧教学大赛。指导的学生获“喜迎二十大”艺术展演第一名和“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近期,还接到了央视总台的邀请,录制跨年晚会,将在12月31日晚与欧阳娜娜合作完成竹笛与大提琴节目《无限延伸》,届时将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
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遇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要依靠努力、天赋和机遇。天赋是成为一名艺术家的重要条件,努力是基石,而机遇则是让人们看到你,认可你的途径。我十分珍惜自己的每一次机遇,每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我都会尽全力去抓住它,并努力做到最好。”史航旗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她珍惜每一次机会,都会全力以赴。
史航旗在中国音乐学院读研时,有一天,系主任找到她,国外领导人访华期间,需要一名竹笛的演奏人员代表中国国乐演奏。当时史航旗十分紧张,一是演出准备时间较短,规模又较高,时间紧,任务重,担心自己会发挥不好。但是后来她还是说服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给了系主任肯定的答复,“我可以”。
在音乐的路上,史航旗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定,战胜了很多困难。中央电视台的元宵晚会,史航旗受邀参加演出。当时给史航旗安排的位置是站到一个将近两米高的正方形小方台上演奏。史航旗本身恐高,并且当天因为演出需要,还需穿着鞋跟很高的高跟鞋。最后史航旗出色地完成了演奏任务。
在央视启航跨年晚会的取景录制现场,因录制时间紧迫,录制工作被安排在了连阴雨天。且当时正值12月,天气寒冷异常,其中更是有一个拍摄片段位于鼓浪屿的最高点位置。当天风雨交加,因为天气因素无人机拍摄信号较差,将原本所计划的10分钟拍摄时间增长到了30分钟才得以完成。在拍摄中,史航旗所着的礼服也大半被雨淋湿,发丝与衣角处结上了点点白霜。
就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下,史航旗依然抗住了寒风与刺骨的冰雨,完成了拍摄任务。对于这些困难的克服,史航旗是这样来看待的,“作为一位演奏者,不论是在台前幕后,都一定要以演出或拍摄效果为第一恪守的准则,要淡化自我,增强音乐或是拍摄画面的表现力,服务于音乐”。
史航旗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惜别离》录制)、“一起音乐吧”录制。曾作为“中国竹笛乐团”团员出访韩国、英国等地。史航旗说,这些成绩已经属于过去,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她希望不断精进自己的竹笛演奏技巧,把更多的好作品奉献给大家。
深植传统文化力求突破创新
曾经是一名学生,如今是一位老师。如何做好传承与发展,史航旗有着自己的思考。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更是赖以发展的坚石,音乐无国界,文化是音乐发展衍化的基础。当下乐坛中知名的演奏家们,均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把作品传承下去。”史航旗告诉记者,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作品的技艺传授,要道技并重。教授的作品与内在的精神传递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作品的创作背景,民族美学内涵,地域风格素材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传统文化作为支撑。
民族音乐当下在求新、求变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她看来,民族音乐与竹笛艺术应更契合时代主题,作为教师,应深究国家文艺政策方针,将专业实践更符合社会艺术需求,并根据高校与社会的民族音乐发展现状,探索高校竹笛艺术教育过程与方式。
“淮北城市不大,但这里的领导和老师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营造了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让我实现了当音乐老师的梦想。”作为一名竹笛老师,史航旗表示,想把自己所学的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的竹笛演奏人才。也希望运用好手中的乐器与习得的技艺,为社会文艺工作建设添砖加瓦,尽献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