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军供保障一线21年“零差错”——淮北市军供站负责人张晓梅高效服务人民子弟兵

2023-10-27 16:29    淮北新闻网

对标新时代军供保障高质量发展需求,认真细致做好每一次过境部队伙食保障、物资补给等工作。2002年以来,特别是担任市军供站负责人以来,张晓梅扎根淮海战役主战场红色热土,坚守“军人为我守国防,我为军人作保障”初心,21年服务保障近20万人次人民子弟兵,做到无漏供、无错供、无拒供的“零差错”保障,用实际行动让过往部队和官兵感受淮北人民的深情厚谊,多次获评东部战区“军供保障先进个人”、安徽省“爱国拥军模范”“最美拥军人物”和“安徽好人”等荣誉。

赓续红色血脉不爱“红装”爱“武装”

张晓梅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叔叔和3个舅舅都曾当过兵,言传身教中,让她从小就有着爱军情怀。

2002年大学毕业后,张晓梅毅然选择到淮北市军供站工作,从站里一名普通服务员做起,负责接待服务工作。张晓梅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全力以赴接待进站的每一名军人,用真诚的微笑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为市军供站赢来一系列好评。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她还主动协助站长制定营养食谱、做好后勤保障。热情踏实的张晓梅很快获得大家的信任,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

2012年5月,张晓梅被任命为市军供站副站长并主持工作。

当时的市军供站是自收自支单位,人手少、压力大、任务重,站内设施陈旧老化和传统保障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军供任务的发展需求。张晓梅主动到异地学习、向同行讨教,在提供服务保障的同时,向官兵们详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并逐一记录下来,严谨细致地把每一次的服务做细、做实。将基本情况摸清楚后,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优化,积极奔走争取改造资金,把多方协调来的200万元改造资金全部用于餐厅、住宿区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新建健身房、阅览室、多媒体功能区,购置能够以快速检测出肉类品质,确保食品安全、恒温供餐的食品检测仪和保温餐车,为广大入驻官兵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忠诚务实担当一生钟情“一件事”

2017年冬季的一个深夜,由于冷空气袭来,气温骤降到零下12℃。刚刚下班到家的张晓梅,就接到站里打来的电话,被告知楼顶热水管道结冰,不能出热水。她立即骑车返回站里,拎起开水壶直奔楼顶,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到凌晨2时许,终于将管道上的坚冰融化、破除,恢复了热水供应。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全站,入驻的子弟兵们纷纷用一连串的军礼向她致敬。

事无巨细,竭诚以待。21年来,每当有军供任务时,为了给驻训官兵提供最优质的保障服务,张晓梅不分昼夜,以站为家,年均保障近万人次;带领全站人员落实24小时值班、全要素演练、动态管理物资储备库等制度,确保一声令下快速出动、保障精准,实现全时段备战“跨省支前”保障;精心打造的“军人驿站”,为现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及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功臣模范提供住宿、理发、洗浴、中医理疗等免费服务,深受过往部队广大官兵好评。

创新保障模式全力当好“服务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军供保障系统。军供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官兵吃饱、吃好、吃出战斗力。

“身为‘军供人’,就是让过往军人们吃得可口、住得舒心,做他们坚实的大后方,让他们补充好能量再出发。”张晓梅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说到做到,没有外出保障任务,她常常带领站内人员苦练“内功”,连红烧肉的色泽、土豆丝的粗细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经常和大家一起“练兵比武”。她不断创新保障模式,推出多种饮食保障“配餐单”供过境官兵选择,变“固定供给制”为“主动点餐制”,根据实际需要定制“24小时供应餐”“节日餐”;精心了解服务保障的官兵口味偏好,采取“一餐一食谱”“精准供应”“零距离服务”等精确化保障,确保高效率、全天候为人民子弟兵提供优质餐食保障。

部队有需求,军供必回应。2022年6月,张晓梅带领全站职工冒着酷暑,为东部战区某部外训官兵提供连续10天全天候保障,辗转苏、鲁、豫、皖四省1500余公里,把4600多人次的餐食、水果、饮水第一时间送到官兵的手中,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她赓续拥军支前光荣传统,带领全站人员打造“小推车支前”党建品牌,扛起“小推车支前保障突击队”的红色大旗,在全面提升军供站实战化保障能力的同时,常年活跃在抗洪抢险、走访慰问、民兵训练、新兵运输和役前训练一线,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张迪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