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淮北 新发展

2023-05-09 08:45    相信新闻
蹄疾步稳铿锵行——淮北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9月29日,金浦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淮北建市以来首个签约、首个开工的百亿工业项目正式落地,必将载入淮北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史……

曾经的淮北,产业结构单一,“除了煤电酒,什么都没有”;如今的淮北,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五群十链”百花齐放。

近年来,我市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严峻挑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城市定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机遇,积极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2月16日,全市2月份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银邦年产35万吨新能源车用再生低碳铝热传输材料项目开工活动在淮北高新区举行。该项目由上市公司银邦股份投资建设,总投资5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已完成设备订购,正在定制厂房钢结构材料。预计2026年1月投产,投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银邦项目的加快推进,是我市“五群十链”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市谋划布局“五群十链”产业体系,由市级领导领衔领办,负责组织推动群链“双招双引”“多链融合”发展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带头招商引资。成立“五群十链”推进服务工作专班,建立调度推进、运行监测等工作机制,提出“十个一”推进任务清单,组织编制“五群十链”15个专项提升工作方案,细化升级施工路径图,促进按图布链施工,精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2022年,全市“五群”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8.9%,其中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3.6%、7.6%;“十链”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9%,其中新能源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6.8%、68.5%。

总投资100亿元的金浦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金派克新能源动力电池包项目产品下线、总投资20亿元的淮北翌光科技OLED产业化项目一期即将建成……2022年,我市坚持以“顶格战法”打出招商新攻势,全年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工业项目较2021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35%、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签约50亿元及以上项目10个,金浦新能源、皖能综合能源基地等百亿级项目成功落地,招大引强取得历史性突破。

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全国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评价中获得良好等次。积极谋划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66个、总投资281.58亿元。制定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绿色低碳领域项目库,谋划项目93个、总投资458.45亿元。制定全市46家重点用能企业“一企一策”节能技改方案,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改造,2022年实施节能技改措施168项,涉及节能技改资金4.79亿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淮北人民用奋斗托起使命,用实干托起梦想,书写出一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优异答卷。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干部群众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团结一心、接续奋斗,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席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刘鹏鹏

淮徐携手, 共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淮北与徐州距离很近。高铁半小时、火车1小时、汽车1小时。

淮北与徐州底蕴很像。两汉文化可寻根溯源,亦灿烂辉煌;淮海战役共下“一盘棋”,同推一辆“小推车”。

淮北与徐州气质趋同,同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同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战略叠加区域……

“天生一对”的淮北与徐州联系密切。从2018年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到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再到2021年《两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结对合作帮扶协议》、2023年两市党政代表团互访,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两市手牵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创新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是淮北、徐州两市结对合作帮扶的重中之重。

我市充分借鉴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园区共建合作经验,加强与徐州市对接,杜集区和徐州经开区共建徐州—淮北(段园)产业合作园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于2022年12月29日签订框架协议并挂牌。

按照《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框架协议》,园区建设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积极创新、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全面推进”原则,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力争打造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产业合作园区新样板。

据市发改委长三角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杜集区已编制完成产业合作园区重点项目库,共34个项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库,总投约110.5亿元。

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道路连通工程、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2个项目已经上报争取2023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

两市还着力推动下辖县区、园区交流合作,2021年9月杜集区与徐州铜山区,2022年1月烈山区与徐州经济开发区、杜集经济开发区与江苏贾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3月濉芜现代产业园与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先后分别签订合作共建战略框架协议。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下,实现徐淮产业协同是激发生产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淮北市着力推动“五群十链”产业和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度融合,持续深化重点企业合作,共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徐州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淮北。

淮北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等产业链与徐州新能源产业有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效能。为此,淮北充分发挥机械加工、精密智造良好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嵌入徐州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等产业链条。

据市投资促进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共签约投资50亿元的金派克、投资20亿元的5GW光伏组件、投资12亿元的昇润等徐州籍招商引资项目4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132.2亿元。淮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2022年4月获批,与徐州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实现协同发展。

2022年8月成功举办徐淮资本市场对接交流论坛暨淮北市企业上市培训会,共同推进两市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我市与徐州等市共同成立了20亿元规模的淮海经济区投资基金,安徽百甲科技当年即获得5000万元投资基金支持。

与中国矿大科技园达成共识,加快推进组建运营市科创中心孵化器,与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达成共识,在市科创中心选址建设淮北市分中心。淮北矿业集团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推广应用地面钻孔注浆充填减损开采与固废利用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

从相“加”迈向相“融”,努力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淮北与徐州深度融合的方向与路径。就像市委书记覃卫国在主持两市座谈会时所说,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淮北将心怀“国之大者”,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连通、民生共享、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持续加力,与徐州一起共同推动两市结对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记者 黄顺 通讯员 丁海坡

十项行动惠民便民暖民心

“我就是通过‘社区快聘’找到工作的。”相山区三堤口街道朱庄社区居民段女士今年3月份开始在小区物业上班,“之前一直在外务工,现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家庭,挺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相山区人社局扎实开展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如开发“社区快聘”招聘求职小程序、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等,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许多求职者像段女士一样就近就业。

截至3月底,快聘平台点击量近170万人次,注册企业3766家,提供就业岗位近50万个。全区75个社区已有68个社区达到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完成90.6%。其中34个社区获评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占全市56%,幸福社区获评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相山区获省级激励表彰。

在烈山区,健康口腔暖民心行动进校园。烈山镇卫生院口腔医护人员来到南庄小学开展健康口腔知识讲座,讲述口腔健康知识。孩子们仔细听讲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医护人员还给孩子们进行了口腔检查,对发现问题的学生,建议其及时接受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在濉溪县,县人社局针对脱贫人口、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徽菜烹饪技能培训。暖民心培训送到乡村,今年先后在刘桥、百善、四铺等镇开展“新徽菜·名徽厨”技能培训共计480人次。瞧!洗菜、切菜、起锅、烧油、翻炒、摆盘,这一套流程操作,参训学员们个个都是“大厨”!

2022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暖民心行动工作的决策部署及相关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实化举措,宣传解读民生需求,切实回应群众期盼,在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等10项暖民心行动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如全市163个社区全部完成“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272个,完成率260.99%。建设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164个,完成率100%;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67个,完成率100%。并已全部投入运营,单日助餐最高近万人次,开展助餐服务近17.5万人次。全市新增城市停车泊位数20669个,完成率103.35%;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数5273个,完成率195.30%。“错时共享”停车、“限时15分钟”停车和“夜间临时”停车划定停车泊位共计2757个……

据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今年我市继续实施暖民心行动,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实更多暖民心行动惠民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目前,2023年各项任务已经分解到县区及相关部门。县(区)党委和政府按照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设立工作专班,明确目标责任,安排专人跟进落实,确保事有人抓、责有人担。各牵头主管部门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职责,梳理整合相关领域惠民政策,因地制宜细化完善具体措施,加强对县区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市级抓统筹、行业抓指导、县区抓落地的“分级分类”推进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我市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继续强化督导,建立健全民情反应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满不满意、有没有得到实惠作为检验暖民心行动工作成效的关键。实行“重点调度、清单管理、督查推进”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和监督“指挥棒”作用,适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暖民心行动督导调研,以“督”促落实、以“导”促提升,确保暖民心行动高质量推进。

记者 黄顺 通讯员 杨磊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