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聚智“合伙”共赢——烈山区宋疃镇“共富合伙人”圆桌会赋能乡村振兴

2025-09-17 09:39    淮北新闻网

金秋时节,皖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烈山区宋疃镇“七彩和村”农旅小镇的会议室内,一场场围绕“共富”展开的圆桌对话,正如同这个收获的季节般结出累累硕果。自今年6月以来,宋疃镇创新推出“共富合伙人”机制,连续举办多期专题圆桌会议,聚焦产业瓶颈、汇聚多方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6月25日,首期圆桌会以“新农人·新沃土·新图景”为主题,邀请十余名种植能手、农技专家和镇村干部共聚一堂。和村社区兴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原党总支书记李居全在发言中坚定地表示:“和村苹果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我们不仅要传承好这份产业,更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他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心声,也拉开了宋疃镇系列圆桌会议的序幕。

几天后的7月3日,第二场圆桌会紧锣密鼓地召开。这一次,镇里联合区工商联和多家行业协会,共同把脉农产品产销难题。质量管控不足、宣传推广薄弱、价格体系混乱……这些长期困扰农户的问题被一一摆上台面。通过头脑风暴和案例分享,与会者逐渐凝聚共识:必须从提升品质、稳定价格、强化宣传三个方面系统破局。

真正让人看到改变的是后续的落地行动。在圆桌会的推动下,宋疃镇逐步构建起“企业点单、部门接单、督查跟单”的服务机制。例如,针对部分建材企业提出的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的问题,镇政府协调交通部门、物流企业召开专场对接会,最终推动建立区域共享物流体系,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近15%。

一家参与企业负责人感慨:“这样的对话不是走形式,是真正奔着解决问题来的。”

而最大的突破出现在9月5日。当天下午,宋疃镇将圆桌会搬进了“美丽和村”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并特邀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团队远道而来,共商跨市合作。会上,和村社区、黄营村分别与马郢村签署共建协议,标志着两地村级合作正式启动。宋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晓梅在介绍合作背景时表示,希望借助马郢村在乡村旅游、社区营造等方面的成熟经验,为宋疃镇的农旅融合发展和“宋出良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注入新思路。

现场,宋疃镇党委书记李新与烈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程文昱共同为“宋来村风一共富合伙人”圆桌会揭牌,并向新聘的3名“产业村长”和2名金融合伙人颁发聘书。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将为宋疃镇带来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一位刚受聘的“产业村长”表示:“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要发挥专长,真正为乡村产业带来改变。”

圆桌会不仅聚焦宏观合作,也着力解决具体问题。一次会议上,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反映面临“用工难”和“订单不稳定”的双重困境。通过圆桌协商,镇政府牵头搭建了“订单—工厂—工人”联动平台,整合周边劳动力资源,建立弹性用工机制,同时帮助对接更多稳定订单源。目前,已有5家企业通过该平台缓解了生产压力。

金融支持也在圆桌会上实现了突破。通过邀请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合伙人”参与会议,宋疃镇推动了银企面对面沟通,已有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获得低息贷款和政策性担保支持。

截至目前,宋疃镇已举办6期“共富合伙人”圆桌会议,组织50余家企业参与,推动解决包括低息贷款、生产资料衔接、物流优化等在内的10项具体问题,另有6项正在积极推进中。这一机制不仅成为政企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更通过跨市协作、人才引入、资源整合等方式,持续拓展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共富合伙人’机制,真正打破行政壁垒、打通资源堵点,让各方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找到位置、发挥作用。”李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这一机制,尤其在做实跨市合作、强化人才赋能、培育本土品牌等方面重点发力,努力走出一条“以链聚产、以产促富、以富兴村”的振兴之路。

记者手记:

一张小圆桌,撬动大作为,为乡村振兴迈出坚实一步。在宋疃镇的“共富合伙人”会议上,我看到的不仅是政、企、民围坐一堂的坦诚对话,更是问题被撕开、方案被落地的真实变革。从物流协同到跨市合作,从金融活水到产业赋能,这里没有空话,只有精准的“把脉开方”。或许,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张圆桌:它让各方力量平等坐下,让智慧与资源在对话中流动,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坚实。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