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在烈山区,优质医疗资源正加速向基层延伸,通过信息化赋能、服务模式创新等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8月5日上午,家住烈山区杨庄街道的党合昌带着老伴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轻点屏幕,依托“心电一张网”系统,实时调取检查数据并完成诊断,整个过程高效顺畅。“自从市人民医院搬到烈山区,看病真是方便多了。”党合昌感慨道。作为落户烈山区的三级甲等医院,市人民医院通过构建“心电一张网”诊疗体系,实现了医疗机构的心电设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智能诊断,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更成功打通了基层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优质服务的背后,是医疗资源协同与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除了“心电一张网”,烈山区还借助市人民医院医联体远程诊疗系统,为群众提供DR、CT等远程诊断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通过市妇幼信息平台、“结核病管理云平台”等,孕产妇、结核病(疑似)患者等特殊群体也能享受到便捷的转诊及延续性医疗服务。这些举措让基层医疗机构“接得住”患者,也让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力不断增强。
中医服务接地气,惠民便民暖人心。在烈山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熟练查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病历及检验检查结果,为精准诊疗打下基础。“这里的针灸、推拿等理疗项目很受欢迎,不少居民腰酸背痛的,不用跑大医院就能解决。”副主任医师张守永说,“基层医疗机构就是要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正在取药的居民郑女士对此深有体会:“来这儿看病不用排长队,医护人员态度也好,有啥疑问都耐心解答,对我们来说太方便了。”
“我们围绕群众健康需求,统筹医疗资源,联合优质医疗机构,依托市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兼顾‘一老一小’服务,推进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备投放工作等,切实让群众享受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烈山区卫健委副主任张浩说。
如今,烈山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中,除三级甲等医院外,还包括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层次的医疗网络为群众提供着全周期健康保障。
见习记者 陈倩 通讯员 邓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