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办事柜台到温馨的“居民会客厅”,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近年来,烈山区杨庄街道以“居民会客厅”建设为突破口,打破服务壁垒,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破空间之“墙”,重构服务场景新界面。实施“撤减搬移建”工程,清理闲置空间、拆除传统办事柜台、隔断窗口等物理屏障,整合19条标准化服务流程。同时,积极联动辖区内的商铺、企业、社会组织等,将“居民会客厅”打造成集便民服务、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空间,实现“一站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破服务之“墙”,架起党群连心新纽带。通过7期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将原本分散的多个窗口精简为1个“一岗通办”工位,办事时间平均缩短超50%,累计接待群众6000余人次,成功解决各类问题2635件。精简后的社区工作人员下沉网格,组建“背包客”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上门政策宣传、为行动不便老人代缴费用、为上班族代办事务等便民服务,累计上门服务600余件,帮办代办事项296次,推动社区服务实现从“被动受理”向“主动作为”的根本性转变。
破治理之“墙”,激发多元共治新活力。将服务阵地和功能向外延伸,开展“红淮集市”等特色活动,组织共建单位、志愿者成立“爱心服务团”,开展健康咨询、义剪等,吸引2000余名居民参与;创新打造“一杯豆浆”温情服务品牌,开展“快乐周二”和“健康周四”特色服务,配合国画、针灸等微课堂,累计服务老年群体1200余人次。同步开设交通安全、国学经典等20节儿童成长课堂,构建全龄段教育服务体系。定期举办的“书记连心日”活动聚焦民生关切,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升级等议题收集居民建议96条,推动社区建设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真正实现社区治理从“小区管治”向“小区善治”的转变。
记者 于晓 通讯员 郑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