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烈山区市场监管局以地理标志保护为抓手,挖掘特色资源、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塔山石榴”“黄营灵枣”“和村苹果”等地理标志产品从“土特产”蜕变为“金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资源禀赋深厚,品牌矩阵初成。烈山区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农耕传统,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2012年,“塔山石榴”率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籽粒饱满、甜酸适口”享誉江淮;2018年“黄营灵枣”、2019年“和村苹果”先后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者于2021年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形式审查,品牌体系日益完善。目前,三大地标产品已成为展示烈山现代农业的“金名片”。
全链精准服务,夯实保护根基。烈山区市场监管局组建专班深入和村、黄营村等地,走访种植大户与合作社,挖掘产品历史文化内涵,累计整理地方志、民间传说等资料30余万字,为申报工作筑牢根基。在规范管理上,建立专用标志使用“白名单”,截至2024年12月,“塔山石榴”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31家,“黄营灵枣”“和村苹果”各1家,全部纳入信用分级管理并签订承诺书,标志使用规范率达100%。
多维保护创新,筑牢品牌壁垒。常态化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结合“春茶保护”等专项整治,通过入户宣传、电商平台巡检、设立投诉专线等方式,严查侵权假冒行为,近三年累计查处相关案件5起,形成“保护有力、发展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争创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塔山石榴示范区申报已进入筹备阶段,有望通过集聚产业资源,打造“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
融合发展破题,激活乡村动能。以地标产品为纽带,烈山镇依托四季榴园景区,建成集采摘体验、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增收。2024年举办2场地理标志专题培训会,邀请高校专家、行业协会授课,覆盖从业人员200余人次,从“知产”到“资产”的转化路径愈发清晰。
如今,烈山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突破4.83亿元,成为强村富民的“聚宝盆”。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耕品牌培育与产业融合,让更多“烈山味道”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书写新的篇章。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马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