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烈山区烈山镇洪庄村的移风易俗宴会厅热闹非凡,一场简约温馨的婚礼正甜蜜上演。这个300平方米的场地已成为“网红”婚宴地,档期排至6月。如今的洪庄村,早已不是往昔模样,它历经从“煤矿村”到“文明村”的产业转型,打破“人情债”,建立起“新风尚”,完成从“面子光”到“里子实”的文明蜕变,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煤矿村”到“文明村”:复合发展铺就富民路
曾经的洪庄村因煤而兴,但随着2012年洪杨煤矿关停,村集体一度陷入债务危机。面对困境,村党委以“党建固本、经济强村”为引领,探索出“产业带动、资产经营、服务创收、股份合作”的复合发展路径。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建设节能温室、鱼塘等现代农业设施,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低谷时的不足百万增至2024年的242.8万元。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还能在村办企业中获得分红,真正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
经济的发展为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村党委将集体收入的10%用于民生工程,先后建成文化礼堂、移风易俗大厅、爱心超市等设施,并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文化下乡等活动,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从“人情债”到“新风尚”:移风易俗点亮文明灯
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洪庄村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制度约束立规矩。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写入条款,明确宴席标准、随礼金额等细则,并通过红白理事会监督执行。村民办宴需提前报备,违规者取消评优资格。
硬件保障优服务。投资52万元建成的移风易俗大厅可容纳15桌宴席,提供“一站式”服务,村民只需支付200元少量费用即可使用餐具、音响等设备。自2019年启用以来,累计为村民节省开支超百万元。同时,建设了洪庄陵园,传承优秀殡葬文化,倡导厚养薄葬理念。
积分激励促参与。设立“幸福超市”,村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累计兑换积分超1万分,形成“做好事、挣积分、享实惠”的良性循环。
村民李大姐感慨:“以前随份子压力大,现在大家都按标准来,轻松又自在!”移风易俗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一组数据格外醒目:2024年村民办宴平均支出下降30%,矛盾纠纷减少20%。
从“面子光”到“里子实”:文明实践浸润百姓心
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洪庄村以文明实践涵养乡风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帮扶;评选“好媳妇”“五好家庭”,用身边榜样带动崇德向善。如今,村内道路整洁、绿树成荫,文化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等标语与村景相映成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我们以‘富民’为基,以‘铸魂’为本,让村民既鼓了钱包,又提了精神。”洪庄村党委书记王有明自豪地说。如今的洪庄村,已从昔日的“明星矿区”蜕变为全国文明村镇,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一经验也为淮北乃至全省的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洪庄样本”。
记者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