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收庄稼、送孩子都费劲,现在路面平整了,出门心里都亮堂!”行驶在濉溪县刚完成养护的乡间公路上,王老太的感慨道出了附近村民的共同心声。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总目标,聚焦群众出行“急难愁盼”,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以“精准整治、精细管护、精品建设”为抓手,打响农村公路养护提升攻坚战,让254.488公里乡村公路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成为贯通民生福祉、串联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通道”,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精准“把脉”施治
破解出行“顽疾”
农村公路是民生路、民心路,路况好坏直接关系群众出行安全。我市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进次差路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农村公路“全面体检”。组织专业技术队伍采取“徒步巡查+无人机航拍”相结合的方式,拉网式排查路面破损、路基沉降、排水不畅等病害,建立“一路一档”问题台账,实现精准定位、动态管理。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我市坚持“一路一策”靶向施治:濉溪县投入专项资金,对98.441公里次差路段实施分类整治,对轻微破损路段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及时修补裂缝坑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对病害严重路段开展换板改造、路基加固,确保车道平整通畅。如今,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间小道,已变身“畅安舒美”的便民路,群众出行满意度大幅提升。
聚焦民生关切
织密安全“防护网”
“修路既要保畅通,更要护安全。”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连接学校、村落、产业园区的关键路段列为养护提升重点,优先保障群众出行核心需求。在施工过程中,创新采用“分段施工、错峰作业、夜间养护”模式,同步设置清晰的绕行标识和安全警示设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群众日常出行的影响,实现“修路不添堵”。
与此同时,我市同步推进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升级,在临崖临水、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增设波形护栏、警示标志、反光镜等安防设施,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建管养运并重
筑牢长效“根基”
“三分建、七分养”,农村公路养护提升既要“集中攻坚”,更要“常态长效”。我市严格遵循“修好一条、管好一条、养好一条”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长效管护机制,实行“谁养护、谁负责”的责任制,将所有整治路段纳入常态化巡查范围,构建“日常巡查+专项治理+智慧监测”三位一体管护体系。
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我市实现对农村公路路况的实时监测、动态预警,及时处置路面病害和安全隐患,推动养护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同时,不断完善“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体系,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让一条条畅通的乡村公路成为带动农产品出山、吸引游客进村的“产业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一条条平整通畅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田间地头的希望,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让乡村公路成为民生改善的“幸福路”、产业发展的“致富路”、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记者 刘星 通讯员 常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