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聚英才深耕沃野谋新篇——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引育并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025-10-16 08:56    淮北新闻网

中央一号文件里的“新质生产力”长啥样,淮北这个农场给出了答案。

金秋十月,濉溪县五铺农场大豆试验基地里豆荚饱满,迎来丰收,科研人员正在收割、脱粒。作为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项目,基地对30个品种进行八项试验,通过集成绿色高产技术,探索单产提升的可行方案。市农业农村局联动外部资源、引育专业人才,以技术突破驱动农业产业升级,将这片40亩的试验田成功打造成一个产学研融合的示范平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筑巢引凤、育才有方、用才有力”为主线,通过“平台搭载体、项目聚智力、典型作示范”,将人才建设成效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实效,每一项突破背后都有清晰的人才足迹。

引才搭“桥梁”,成果落地促发展

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市农业农村局以项目为纽带,推动外部智力资源精准对接淮北本地产业。目前已在粮食作物、肉牛、特色果蔬等领域柔性引进6个专家团队,每支团队均与具体产业需求紧密挂钩。

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葡萄产业项目,双方共建了省内规模最大的葡萄种质资源圃。交大育种专家每年驻淮指导超过四次,带动本地15名农技人员开展“抗逆葡萄品种选育”,已筛选出2个适宜淮北气候的品种,在相山区推广200亩,帮助农户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与此同时,与徐州市农科院的合作也取得实效,引进甘薯新品种22个,依托“淮优”甘薯协会推广种植1万亩。徐州专家累计来淮技术指导28次,培训本地种植能手300余人,推动“徐薯32”等品种成为农户增收的新利器。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组织专家调研培训60余次,开展人才交流活动1200余人次,有效将“外智”转化为本土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育才强“根基”,本土人才挑大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聚焦“让更多本地人懂技术、能创业”,市农业农村局构建分层培育体系,让本土人才成长有路径、干事有底气:举办农业技能培训班80余期,培训5800余人次,28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覆盖270余个行政村、1400余户科技示范户;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超9000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87人,带动3万余户农户;2025年新培育的1342名高素质农民中,86人参与甘薯示范基地管护、52人加入新农人协会直播团队,12人通过“直播销售员”竞赛获评“淮北新农人之星”,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20%。

“既要厚植情怀,更要靠制度激励”,通过强化激励约束,让专家人才“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得实惠”。近两年评选高、中、初级乡村振兴人才323人并发放补贴,认定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9名、市县级499名,这些工匠领办经营主体30个,带动1483人就业,让“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平台建“舞台”,人才攻坚出成果

针对农业科研力量分散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先谋平台、再聚人才。2022年5月淮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揭牌后,迅速联动成立安徽省农科院淮北分院、淮北市农科院濉溪分院,构建“一体支撑、多元协同”科研体系,更推动市农科院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攻关阵地。

人才赋能的成果已然显现。2023年2月,殷宗俊教授团队牵头,整合省内5名畜禽育种专家、10名本地技术骨干,在安徽大自然种猪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定远猪体细胞克隆实验——不仅让安徽全面掌握地方猪遗传资源体细胞冻存技术,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更同步培养出3名本地青年育种人才,其中2人已成长为企业技术带头人。

2024年,市农科院再与徐州市农科院共建省际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双方每年互派科技干部交流学习,已联合选育甘薯新品种3个、小麦品种2个,在淮北共建的3个示范基地推广面积超8000亩,带动150户农户亩均增收800元,实现“人才协同”到“产业增效”的闭环。

典型作“标杆”,人才效应再放大

在淮北的田野上,一批人才典型正释放“头雁效应”——小麦育种专家周素英扎根基层36载,带领10名青年团队选育“濉1216”等多抗新品种,推广面积超300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25亿元,团队中3人成长为市级农业科技骨干;“皖美村支书”刘超依托柳丰种业,建立“专家+带头人+农户”培养链,年培训种粮能手200余人,30人成为家庭农场主,带动道口村从“贫困村”蜕变为“示范村”;沈爱杰通过产学研平台培养50名种养技术骨干,20人返乡创办家庭农场,以“小鸡蛋”“黄桃子”带动500户农户增收。

在田间地头、养殖场区、基层一线,专家人才正书写服务“三农”促振兴的生动篇章。展望未来,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更优平台、更实项目、更暖服务集聚人才,让更多农业人才扎根田野、建功乡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新篇。

记者 闫肃

通讯员 任辉 魏伟楠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