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在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淮北市中心实践站内,一场关于“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民生座谈会正热烈展开。市人大常委会搭建对话平台,组织省、市、县(区)、镇四级人大代表与社区居民代表,共同与市水务局、市水投集团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民需、问民计、解民惑,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融入这项民生工程的方方面面。
一堂生动的“水情”公开课
“咱们淮北,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属于典型的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市水务局负责人开门见山,用数据清晰阐明了城市的缺水困境。
“长期以来,咱们主要靠岩溶裂隙水供水,不仅存在超采问题,水碱也让大家闹心。更关键的是,单一水源存在安全风险。”市水务局负责人话锋一转,点明引调水工程的核心意义,“当前推进的引调水工程,旨在为皖北地区置换地下水提供稳定的地表水源,相当于给供水安全上了‘第一道保险’。”
如何将复杂的引调水工程讲得通俗易懂?市水投集团负责人用一个生动比喻解开了大家的疑惑:“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给城市安装一条新的‘供水大动脉’,把淮河、长江的优质水引进来,和本地水源形成双源互补,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从水源调取、管网铺设到水厂净化的过程,原本需要专业图纸才能讲清楚的系统工程,被拆解成“自家用水保障”的通俗场景,让在座的每个人都能轻松理解。
一场开诚布公的“问答会”
交流环节,居民和代表踊跃提问。
“我家住在高层,有时候水压不稳,引调水来了能保证正常用水吗?”居民刘先生首先提问。市水投集团负责人接过话头:“引调水工程配套建设了加压泵站和智慧水务系统,会根据不同区域用水需求动态调节水压,特别是高层住宅,我们会重点监测,确保‘最后一米’供水稳定。”
“现在的自来水烧开后有水垢,引调水的水质到底咋样?能不能公示检测数据?”杜集区人大代表刘永的问题更具体。市水投集团负责人立刻回应:“目前我市水源以地下水为主,硬度较高,而引调水来自淮河流域优质水源,经过严格净化处理,检测指标中总硬度、氟化物等关键参数将大幅优于现行标准。工程通水后,我们将每月公开水质检测结果,可以考虑在社区设立公示点,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水价会不会比现在高?”这是现场最集中的疑问。市水务局负责人回应:“引调水水价要等工程竣工、稳定运行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积累足够成本与运营数据后才会启动正式定价工作。定价将会严格走程序,并参考周边地市动态,核心原则是保障基本民生,绝不会让好工程成为百姓的负担。”
问答间,民意不断汇聚——建议加强调水通道保护,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提议用短视频等通俗方式,多宣传引调水工作;希望开通线上反馈渠道,随时反映用水问题……人大代表们认真记录、追问细节,两家单位对能解答的问题现场回应,需要研究的则详细记录并承诺后续反馈。
一次汇聚民智的“诸葛亮会”
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现场还发放了《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作意见建议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水质要求、水压关注点、水价接受度、改进建议等10余项内容。居民们认真填写,有的主动在“其他意见”栏写下具体诉求:“希望在农村地区设置明显管网标志”“建议定期组织参观水厂,了解引调水全流程”“希望施工时能避开用水高峰,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等。
“这些问卷不仅是数据的集合,更是民意的浓缩。”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负责人表示,所有意见建议将被分类整理,充分吸收进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同时交办给相关部门。“我们就是要通过‘征集—督办—评议’闭环机制,确保每一条建议都转化为工程实效,让群众感受到‘说的话有人听,提的建议有回音’。”
从政策解读到民意征集,从疑问解答到建议收纳,这场实践站里的“民意征集会”,不仅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生工程中落地生根,为淮北“引水惠民”注入了温暖的“民意力量”。
通讯员 丁欠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