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会上的“井下故事” ——王忠才讲述28年淬炼“工匠大师”的密码

2025-10-08 08:49    淮北新闻网

“28年在井下摸爬滚打,技术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的。”9月26日上午,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的“工匠面对面”活动现场,我市大国工匠王忠才面对台下热切的目光,开场白朴实有力,瞬间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

这位从普通矿工成长起来的“工匠大师”,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为在场职工与青年学子注入奋进力量。

时间回溯到1997年,刚从技校毕业的王忠才踏入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矿,成为一名煤矿新人。“第一次下井看到轰鸣的采煤机,既好奇又发怵。”他笑着回忆起入行时的情景。也正是这份对技术的好奇,让他在井下一线扎下了根。28年间,他白天跟着师傅拆设备、记参数,晚上抱着图纸啃理论,在各类技术比武中一路突围,从行业“小白”成长为诸多重量级荣誉加身的技能标杆。

“王师傅,学好采煤机维修有捷径吗?”“如何提升专业能力?”现场,青年学子们的提问引发共鸣。对此,王忠才结合自身经历给出答案:“捷径就是‘理论+实操’的反复打磨;快速提升专业能力就是多学习、多钻研。要有‘不服输、钻到底’的劲头。”他坦言,他自创的“采煤机故障排查六步法”,是在80余次技术革新、上百次井下排障中总结而来,“比如判断液压系统故障,不光要看压力值,还要听声音、摸温度,这些都得在现场练出来。”他还特别强调,井下作业容不得独来独往,“超前谋划设备维护,跟团队打好配合,才能既保效率又保安全。”

就是那股“不服输、钻到底”的劲头,推动他在一次次技术比武中磨砺技能,最终脱颖而出,先后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重磅荣誉收入囊中,完成了从行业新人到领军人才的精彩蜕变。

作为中共十九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忠才的“匠心”更延伸到了履职与传承中。他带着一线矿工的心声建言献策,推动多项民生与企业发展建议落地;牵头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啃下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1项成果斩获煤炭行业创新二等奖,6项建议入选省级重大合理化项目。“创新不是为了评奖,是为了让工友们少受累、让生产更高效。”他说。

活动尾声,当被问及“匠心的重量”,王忠才摩挲了下双手,笑着说:“它就藏在每颗拧紧的螺丝里,闪烁在每一次技术突破的自豪中。”28年煤海坚守,他用实干与担当诠释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他的故事,如同一部深井之下的奋斗史诗,让现场听众深切感受到平凡岗位的坚守与突破,亦可书写璀璨人生。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杨柳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