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我市积极开展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截至目前,全市9个烈士陵园的土地确权登记及不动产权证书发放工作已全部完成。这标志着我市烈士纪念设施产权管理工作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筑牢了坚实根基。
烈士陵园是安葬、缅怀、褒扬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地标”。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烈士陵园存在土地权属不清、边界不明、资料缺失等问题,既影响日常管理维护,也制约了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烈士陵园的土地必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这是对英烈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保护红色资源的长远之策。自2月份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烈士陵园确权发证工作列为“红色资源保护重点工程”,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等单位组建联合工作组,重点攻坚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规划用地矛盾化解。同时,制定《淮北市烈士纪念设施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明确“一园一策”“分类施策”原则,以“钉钉子精神”啃下这块“硬骨头”。
确权工作启动之初,面临挑战重重:有的陵园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始资料缺失;有的涉及跨区域土地调整,界址争议复杂;还有的因年代久远,周边权属关系交错……为破解难题,联合工作组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深挖档案理脉络。联合档案部门调取土地批复、建设规划、烈士安葬记录等历史文件90余份,走访参与陵园建设的老干部、老党员20余人次,通过口述历史与文献印证,还原陵园原始用地范围。实地勘测定边界。组织专业测绘团队对9个陵园逐个开展地籍调查,利用无人机航拍、GPS定位等技术手段,精确测定陵园用地面积、四至界限,并现场与相邻地块权属人确认边界,确保“图、数、实地”一致。协同联动破堵点。针对部分陵园涉及集体土地、跨乡镇管辖等问题,自然资源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对接属地政府、村(社区),协调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化解权属争议。最终,9个陵园全部完成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发证全流程,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9本,确权面积约8万平方米。
确权发证不是终点,而是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的新起点。下一步,我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好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英烈精神激励一代代淮北儿女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李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