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多举措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电价同比降低0.052元/度,企业用热、用气成本分别降低812万元、1385万元。
“扩容提效”降用电成本。推进屋顶光伏规模化建设。报装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83个,并网规模147.62兆瓦,年发电量3.25亿度,占园区总用电量15.8%。目前,规上工业企业用电均价降至0.717元/度。落实“三零三省”服务,为7256户客户节约办电成本6700余万元。
“煤热联动”降用热成本。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以价格引导和协调为主的工业供热价格机制,推动国安电力、中利电厂实行煤热价格联动,出厂价分别由2024年12月的20.02元/吨、19.52元/吨,降至14.36元/吨、13.63元/吨。59.4%市场供热价格低于周边地市。
“动态调价”降用气成本。在皖北地区率先启动居民供气价格改革,实现居民供气价格与工业供气价格动态调整。实施天然气淡旺季差异化定价。其中,企业用气价格4至6月每立方米4.15元,保持皖北较低水平。对年用气量100万立方米(含)以上的工业、商业大户实行量价挂钩、二次优惠,每立方米优惠0.08元,为10户企业减免383万元。
记者 王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