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住宅小区“停车难”这一城市治理难题,我市探索实施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三侧协同”模式,积极推进住宅小区地下车位改革,高效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资源,成功释放闲置地下车位8200余个,群众停车便利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供给侧扩容,破解“车位紧张”问题。根据利用现状、建筑面积、配套设施等,对主城区106个地下停车场进行全面摸底,按照“建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分类建立台账,登记地下停车位60956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老旧小区改造,挖掘安置小区、闲置人防资产等潜力,改扩建停车场16个,新增停车泊位1440个,将“静资产”转化为“活资产”。
需求侧补短,破解“利用低效”问题。结合物业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建设住宅小区充电桩3143个;统筹产权单位出资600余万元,修复车库地面粉化、排水系统不畅和照明设备更新问题,为业主营造干净、舒适的停车环境。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服务条件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实行多方商议制定差别收费标准,并将淮海御府小区地下车位收费标准由190元/月协商降至120元/月,在桓谭明珠西区、国购心苑、广泽家园等小区推出“一元停车”惠民活动,有效提高了业主使用地下车位的积极性。
使用侧提质,破解“体验不佳”问题。推广住宅小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拓展平台缴费、寻找车位、停车记录查询等应用功能,实现泊位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车辆进出效率,减少拥堵现象,停车体验更加智慧化、人性化。针对车主反映的小区停车位“只售不租”“长租不短租”等问题,累计下发12期提示函,要求物业部门对闲置车位提供月租、季租、半年租、年租等不同选择,累计释放1400个“只售不租”车位,提高了车主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