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省部署要求,我市把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加快打造彰显山水风韵、体现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淮北样板,两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相关工作进展,市农业农村局于6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省市媒体详细介绍了“坚持‘点线面’结合,统筹兼顾精品村、中心村、自然村”做法,进一步提振百姓对于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干劲。
精心打造精品村实现点上有风韵。坚持市域一盘棋,注重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整体性提升,结合“山、水、城、村”空间布局和不同区域生态、文化、产业差异化资源禀赋,按照“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思路,谋划打造了东部山区“龙脊天路”、中部隋唐大运河、西部南部“小推车红色文化”等3条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带,连片申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整合各示范带沿线乡村资源,激发集群发展效应。2025年,在全省不分指标、不设保底、不搞平衡、严格评审的情况下,我市获批新建精品示范村12个,争取数量位列全省第8、皖北第2,精品示范村累计达28个,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注重运营前置,探索建立投资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龙脊天路”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带核心区12个村庄闲置房屋,畅通和美乡村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
着力提升中心村实现线上有风光。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围绕省级中心村10项建设任务和市级中心村5项建设内容,从农民反映最强烈、要求最紧迫、见效最直接的实事抓起,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2025年新增建设省级中心村23个,研究确定市级中心村10个。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濉溪县、相山区、烈山区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烈山区入选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备选名单。
全域整治自然村实现面上有风景。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三大革命”“六清一拆一改”“百村清百塘”整治等工作,自然村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村改厕与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县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濉溪县“321工作法”入选全省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程阁村生态治污模式获省政府肯定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覆盖率、市场化率、设施人员覆盖率均达100%,以垃圾兑换积分为重要内容的乡村振兴超市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县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杜集区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濉溪县获评2019年以来全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地区。
记者 王陈陈
通讯员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