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实践力量。我们身处乡村振兴一线,更需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党的历史脉络和红色基因内涵,讲讲我们如何在乡村工作中传承运用好这笔精神财富……”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真情的讲述,近日,一堂接地气的党课讲到了烈山区古饶镇大何村党员的“心坎上”。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质效,我市立足实际,创新打造“开放式党课”教育体系,让党课学习更加灵活、更贴实际、更富活力。
日前,在濉河公园全省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听完《弘扬“小推车”精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党课后,濉溪县司法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围绕践行“小推车”精神,与授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谈感受、讲践行。
濉溪县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办公室主任张海东结合近期化解的一个行政争议案例分享道:“作为濉溪县司法局专门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青年干部,就像新时代的‘支前民工’。群众揣着心事来,我们得把公平正义实实在在‘推’到他们手里。”
濉溪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股长赵肖晗补充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军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这种互帮互助、不辞辛劳的精神与我们当下指导矛盾纠纷调解、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的理念不谋而合。”
开放式党课打破传统党课的“刻板印象”,成为“行走的红色课堂”,实现党课由“说教式”向“交流式”转变。目前,全市范围内140多个开放式党校涵盖了公园、广场等开放式场地,并适时放开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党员教育阵地网络联播大屏权限,结合多媒体设备,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辅助讲解。
场景贴近党员、课程按需点单、成效服务大众,是开放式党课的最显著特点。
我市优选机关、基层、先进模范以及离退休干部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100余人,积极组建领导干部讲师团、草根名嘴宣讲团、模范先锋特聘团等14个师资团队。建立领导干部讲政策理论、业务骨干授实用技能、模范人物传实践经验、普通党员谈心得体会的讲授机制,推出《决胜:淮海战役的制胜之道与启示》《“一杯茶”调解工作法与基层社会治理》等41门精品课程。同时,将党史故事、榜样人物、典型事迹等编排成具有淮北地方民俗特色的大鼓、坠子戏等节目,以曲艺形式开展情景化教学,打造沉浸式教育体验。
“我们还引导广大党员前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红色美丽村庄、双堆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所举办党课,让教学内容与历史场景交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党课内容选择上,针对农村党员、学生党员、机关党员等不同党员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上好“理论课”“经济课”“民生课”“技能课”“文化课”五大类实用特色课堂,达到了党课教育浸润人心的目的。
“从展示馆的城市规划沙盘到印象、历史、建设、创新、规划、愿景六大主题篇章,我感慨淮北从煤城转型生态绿城的奋斗历程,深感新时代青年应紧跟城市发展步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潘根生参加完学校组织的党课——《淮北“城市两馆”校外实践课》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如今,开放式党课已成为我市党员教育的亮丽名片和生动实践。它打破了空间的藩篱、形式的束缚,让党课从“会场”走向“现场”,从“讲台”融入“日常”,将理论学习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紧密相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举办“开放式党课”33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2.8万余人次。这种“行走的红色课堂”,必将持续为淮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让信仰之光照亮城市前行的每一步。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淮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