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紧密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教学科研咨政主业上采取“四结合”的办法,开展各类研究38项,刊发理论、学术文章11篇,2篇调研报告荣获“全市助力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成果”等表彰奖励,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献智出力。
市委党校坚持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课上,围绕中央和省市创优营商环境相关工作要求,采取新老专题相结合方式强化课程开发,确保跟上形势任务需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等基础主干法律中涉及营商环境的内容有机融合到课程中,并采用案例式教学、结构化研讨等新型教学模式授课,增强教学互动性,培养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下,创新“两带来”等教学模式手段,发挥学员的专业岗位特长和教师的总结提升能力,共同为学员答疑解惑,通过开展各类研究,刊发理论、学术文章,取得了多项成果。
市委党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机制,邀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专家走进党校讲堂,专题讲授如何改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怎样做好调查研究等相关课程,让党校课程更具导向性、实用性。“走出去”主要是发挥两个智库平台作用,联合或协同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司法局等相关单位开展专题调研,着力避免“独自作战”“闭门造车”等不良调研倾向出现,成果转化批示率近40%,1个专题在全省党校现场教学比赛中获奖。此外,还通过参与执法案件质量评查、优秀案例评选、为外单位调研成果提供评价意见、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提供法治意见书等多种形式,切实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献智出力。
市委党校坚持领导点题与自主命题相结合。综合运用领导点题、部门荐题、校(院)出题、学员选题、教师领题等多种手段,精心挑选15个课题进行开发,实现党校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时,有针对性举办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蓄力赋能专题培训班6期,教师自主谋划申报课题40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立项11项。
市委党校还坚持纵向协作与横向联动相结合。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党校校长论坛、省委党校、市委相关部署要求,锚固和新开发陶铝新材料、铝基、一村一工坊等现场教学点,讲好高质量转型发展“淮北故事”,积极主动参与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联盟等省际、市际横向平台协作,3项成果在长三角党校校长论坛获一等奖,4项课题在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联盟立项。
通讯员 谭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