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20亿元,同比增长12.4%,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多式联运。构建公铁水“三位一体”联运体系,建成青龙山“无水港”区域物流关键枢纽,开通至宁波、上海、连云港、南京、青岛等港口海铁联运班列,挖掘干线铁路运输潜能。2024年,货物公铁水联运量251.33万吨、同比增长29.62%;发放企业海铁联运奖补资金约650万元,推动降低物流成本10%-30%。
提升仓储能力。升级改造仓储设施,支持淮海中瑞农产品基地、淮矿广聚物流园、京东冷链及电商智慧物流园等配备大面积标准仓库,加快相山零碳智慧快递分拨中心、濉溪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向社会开放仓储功能,提升仓储周转率和利用率。2024年,淮海中瑞获评省级冷链物流基地,家家悦物流园、群翔万吨肉类冷链集配中心获评省级冷链集配中心。
精准链接供需。推动政企共建第三方物流管理“聚能云平台”,通过技术赋能,精准匹配供应链上下游,成为皖北地区最大的物流运输竞价专业平台,获评首批省级供应链示范平台,目前累计完成物流服务金额25.87亿元,为上下游企业物流降本2.01亿元。畅通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对接通道,引入传化物流、京东物流等龙头企业,依托物流管理经验和信息平台,提高货物供需匹配精准度。
记者 王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