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4月9日,位于杜集经济开发区的淮北合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景象:车间内,焊花四溅、机器轰鸣;厂房外,卡车排队装货,将配套设备发往客户。
淮北合众成立于2011年,2021年10月搬迁至杜集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集洗选环保设备、带式输送机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第一年营业额300万元,经过13年发展,2024年营业额达21835万元,实现产值2.8亿元。这张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淮北合众的发展“硬实力”。那么,在淮北这片创业的沃土上,该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金钥匙’。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至少1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刘前进介绍,2022年,淮北合众建成了总建筑面积266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达28.5%。
自动纠偏系统能精准监测并调整皮带输送机的运行状态,智能清扫系统可根据皮带运行参数自动调节清扫力度……淮北合众的这些创新产品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迅速占领市场。“可别小看这些产品,它们可是专利‘大户’。”刘前进介绍,公司拥有18项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还参与制定4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众多荣誉,用硬核技术筑牢竞争壁垒。
民营经济发展,既需要自身的创新驱动,也需要“有形之手”的引导支持。“政府的支持就像一场‘及时雨’。”刘前进感慨道。2021年企业搬迁时政府提供了全程帮办服务,近年来企业累计获得各类政府补贴超700万元。
在杜集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淮北合众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2022年9月,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成立,成为企业与高校科研力量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双方合作开展的多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公司设立青年科研团队,推行“校企双导师制”,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计划。通过这种模式,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眼下,淮北合众正在建设二期工厂,预计今年8月投入使用,届时可年产10万套以上散装物料输送智能环保装备及系统。淮北合众也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笔,以政策支持为墨,书写着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见习记者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