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经济建设的众多领域,特别为中国的铁路建设、矿山开采、城市拆旧定向爆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市就有一家面向全国以民用爆破器材、爆破技术和安全技术为主要研究与发展方向的科研机构——中煤科工集团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985年,“煤矿许用乳化炸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优良胶用田菁品种和田菁胶的研究和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乳化炸药用高效乳化剂技术获得首届民爆行业科技进步奖;2018年,工业炸药智能包装技术通过安徽省国防科工办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记者来到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看到,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犹如璀璨星辰,为我国民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前身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1999年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13年改制更名。公司现有人员80余名,其中50%以上均为科技人员。
乳化炸药是借助乳化剂的作用,使氧化剂盐类水溶液的微滴均匀分散在含有分散气泡或空心玻璃微珠等多孔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形成的一种油包水型的乳胶状炸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炸药。
在研究院精细化工试验室,记者看到了一瓶透明度较高、黏度适中、颜色均匀、看起来类似蜂蜜的琥珀色液体。“这就是我们院自主研发生产的乳化炸药用乳化剂。”爆破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科技发展部主任周晓红告诉记者,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开始进行乳化炸药配方及相关技术研究,到了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较完整的配方、工艺与设备。随着市场需求,又成功推广了间断乳化工艺、连续乳化工艺、全连续生产工艺,并研发了乳化炸药主要成分之一的一体化油相材料。
只见试验员将一体化油相材料与水相材料按照比例混合搅拌后,倒入一个个透明塑料杯内,并在杯壁贴上标注了编号和日期的标签,然后放置在试验台不同的区域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正是用来考察乳化炸药基质的储存性能,根据配方及放置时间的不同,样品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及状态。
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陈金华介绍,公司成立4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爆破器材、爆破技术和安全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共取得200余项科研成果;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和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建有爆破器材安全准入分析验证实验室、爆炸能量利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民用爆破器材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科研条件和装备水平行业领先。
截至目前,公司共有有效专利53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PCT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持续为我国民爆行业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俞晓萌通讯员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