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数字化转型为主引擎,锚定“工业强市、智造兴市”目标,交出一份亮眼答卷。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率73.5%、位居全省第2,拉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4%。
夯基垒台:数字底座筑造“智慧淮北”新优势
积极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让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高速公路。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专项行动,升级改造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加快5G基站等网络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4185座,培育行业级互联网平台2个,淮北矿业“煤炭安全生产智慧管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临涣选煤厂入选工信部5G工厂。临涣焦化搭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衍生了3个技改项目,总投资额17.3亿元。
数实融合:智能制造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
打出“诊断服务+政策包+金融支持”组合拳,大力推动200余家企业数实融合发展,实现高效率、快成长。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图谱和项目库,优选优秀服务商,建立服务商资源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大力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模式,推出普惠性“上云、用数、赋能”服务,支持创建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截至目前,完成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企业471家,1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或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打造国家级优秀智能制造场景1个,8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认证。国轩象铝使用ERP、MES等信息化系统,整合产供销、库存和物流等环节,协同效率显著提升,产品优良率从90%提升到97%,年产值增长124%。合众机械通过采用工业机器人、高精度传感器等智能装备,企业成品率提升10%以上,年产值首次跨上2亿元台阶。曦强乳业借助全链路溯源管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确保了一杯牛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质量安全,荣获“中国数字化突破实践奖”。
逐绿而行:“双碳”战略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赛道
面对“双碳”大考,我市打出“绿色技改+精准诊断”组合牌,推动绿色制造体系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让传统产业焕发“绿动能”。聚焦煤炭、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节能技术改造,“一企一策”开展节能减煤降碳诊断,分层建立绿色工厂培育库,引导企业按照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要求,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省级绿色工厂26家。理士电源通过建成智慧能源一体化管控平台,提升双碳减排的能源管理水平,能耗总量降低4%,年产值增长12%。202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提前完成“十四五”下降15%的总体目标。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升级行动,探索更多“数绿协同”转型路径,以“数”为翼、向“绿”而行,在新型工业化征程中书写更多“淮北答卷”。
记者 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