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健康管理单元建设,推动“防、治、管、促”有机衔接,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普惠托育,让孩子“有处可托”,让家长“放心托付”;
……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改革为笔擦亮“健康底色”,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期盼。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先行先试。202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北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淮北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实施方案(试行)》,制定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方案。先行试点的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制定医疗、运行、信息3套一体化管理方案和双向转诊等13项工作制度,集团内居民住院只收一次门槛费,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覆盖5家基层成员单位,集团内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成员单位设立6个“名医工作室”,相山医院专家工作室扩容至15个专科,63名副高级以上专家进驻轮流坐诊带教。
健康管理单元打通基层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濉溪县以紧密型医共体利益共享机制为核心,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线,以村居为单位,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的健康管理单元232个,组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委员会等五方团队协同参与的健康管理单元工作团队,覆盖全县2626名卫生技术人员、2325名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同时,改革村级卫生服务网底管理体制,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服务,将213家公办村卫生室转化为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实现村卫生室由公建民营向公建公营、由购买服务向薪酬发放、由管理一体化向服务一体化转变。濉溪县健康管理单元建设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创新慢病医保“小包干”。2021年,濉溪县在全省率先试点慢病医保“小包干”,在医保总额预算“大包干”的基础上,将47组常见慢病医保基金交由镇卫生院包干使用,推动医疗机构从慢病防治中获得收益,有效激发医疗机构主动强化慢病管理、深化医防融合的内生动力。2024年,医保包干机制向健康管理单元延伸,进一步激发村医作为单元团队主体做实健康服务的主动性。改革经验也入选首批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15条典型经验,写入《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4》。
创新婴幼儿照护服务。2018年以来,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形成有指导意见、有管理办法、有设置标准、有建设模式、有支持政策、有推进机制的发展体系,在全省率先规范托育服务收费标准、出台托育服务发展32项支持清单、实施托育机构健康副园长制度,大力发展普惠托育,重点推进托幼一体。2023年,我市与合肥市获评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国33个城市)。2024年,全市新增托位1510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0.67%;136所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占比40.12%,超全省平均占比16.82个百分点。
探索安宁疗护试点工作。2019年5月,我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市。我市积极探索安宁疗护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试点机构全、工作标准清、保障措施强的安宁疗护试点“四三二”体系。“四”即打造“四类机构”,建成公立、国企、社区和民营等4类医疗机构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共32家,覆盖全市县区;“三”即规范“三个标准”,规范安宁疗护科(临终关怀科)设置标准、规范安宁疗护收治评估标准、规范安宁疗护质量控制标准;“二”即加大“两项保障”,对试点机构实行以奖代补,在全省率先开展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支付方式改革。
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探索“医防”深度融合。2023年9月,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市后,因地制宜制定医疗机构疾控监督检查、日常巡查、检查结果通报整改等12项试点工作制度,疾控监督员落实“每日记录、每周巡查、每季度检查”工作要求。2024年,该项工作已覆盖市级和相山区的36家医疗机构,从市县两级疾控中心遴选56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职监督员或兼职监督员进驻试点医疗机构,医防融合的桥梁纽带基本建立,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意识得到提升,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濉溪县促进医防紧协同深融合。今年,濉溪县入选国家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单位。濉溪县制定《濉溪县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指导方案》,提出推动构建传染病综合防控机制、完善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等6项23条举措;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清单(试行)》等文件,明确医疗机构100项383条公共卫生职责,推行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依托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机构发热、腹泻等风险诊疗数据向公卫端自动推送,培训医防管复合型人才30人,试点措施稳步推进中。
记者 詹岩 通讯员 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