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2024年,是社会工作部门全新组建、正式运行的一年,也是全市社会工作系统鼓足信心、锐意进取、笃行实干的一年。自5月6日挂牌成立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开局起步重点任务,坚决扛起社会工作职责使命,立足工作实际,精心谋划推进,积极担当作为,在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谱写了崭新篇章。
把准职责定位,
推动社会工作高标准开局
这一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手抓机构筹建、一手抓工作承接,高质量做好开局起步各项工作,跑好履职“第一棒”、迈好开局“第一步”,推动全市社会工作良好开局。
这一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非公党建、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两个覆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先后被《中国社会工作报》专题报道。产业链党建工作被《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现场采访报道。《开展“四新”行动传递城市温度》入选“2024年度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新就业群体维权服务、建设“骑手友好社区”做法分别在全国交通运输新业态工作会议、全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现场会作交流发言。“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小推车“六推”调解法入选全国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健康管理单元建设:基层一体化健康服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一岗通办”百姓事,百姓办事“一路通”》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燕飞来”智慧助老、“少年话兵语”、“梦‘源’英烈回家路”等3个志愿服务项目在第七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斩获银奖。
抓好重中之重,
持续探索新兴领域党建有效途径
这一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紧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这个重点,着力健全党建工作体系,扩大组织覆盖面,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夯实思想之基。制定新兴领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工作方案,市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向“三新”领域开展示范宣讲,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市级示范带动讲、行业党委引领讲、党建指导员结对讲,开发园区一线讲”,推动全会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进站点、进商会进协会。
做好“两个覆盖”。做好省百强民营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等9类重点企业排查工作,做到同步抓好党群组织组建,同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无党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同步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两个覆盖”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方式,新组建党组织599个,工青妇等群团组织5753个,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二。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3.77%,群团组织平均覆盖率达到77.51%,均居全省第一。
强化队伍建设。联合南京大学举办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出资人负责人示范培训班,依托市委党校举办全市非公党务工作者示范培训班,市、县两级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开展全市第五批党建工作指导员年度述职考核,评选产生118名优秀党建指导员,激励评优评先。巩固拓展“红领认证”试点市工作成效,定期举办“红领讲堂”,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加强关爱凝聚。召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座谈会,制发《淮北市“暖新关淮”实事清单》,提出设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站、子女托管服务等10项暖“新”举措。推深做实暖“新”讲堂特色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先后开展交通安全、技能提升等不同主题培训,覆盖新就业群体5000余人次。52个社区建立“骑手友好社区”,挂牌“骑手友好商户”,解决新就业群体“门难进、楼难找”等困难,并提供商品打折及歇脚、饮水、充电、如厕等便利。承办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网约配送员安徽省选拔赛并荣获团体一等奖。结合“七一”“元旦”等节日,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圆梦“微心愿”、免费体检等活动,惠及新就业群体2700余人。探索以积分制形式提升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动组建“相城小蜜蜂”等志愿服务团队21个,引导143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进入社区网格员队伍,争当“五员”先锋。
推动融合共促。结合党建指导员“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入企发放并宣传惠企政策,协调解决运输线路、企业出资人子女入学等问题153个。持续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发动10个市级产业链党委深入开展“党建领航”“人才强企”“产业赋能”三大行动,去年以来,共召开产业研讨会23场次,开展链上党建活动32场次,举办链上人才沙龙、创新创业大赛、产学研交流会等活动18场次,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奖补48项,解决融资、招工等问题46个。
坚持党建引领,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
这一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持续健全制度机制,深化群众自治,做深做实减负提质增效文章,认真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落实,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建立淮北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协调机制,由市委书记任总召集人,明确了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职责任务,针对我市基层治理实际,分类施策,强化基层治理效能,成立了小区治理、网格化管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物业管理、基层治理平台5个专项工作组。在市县乡村推行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以“小切口”赋能“大治理”,四级党组织书记共领办民生服务类项目179个、网格服务管理类项目65个、矛盾纠纷化解类项目35个、小区治理类项目33个、其他类型项目168个,有力提升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激发自治活力。印发《淮北市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指引》,制订城乡社区协商事项指导目录,推动协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经常化。创新“说、议、办”的协商议事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引导民事民说、民事民商、民事共办,443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协商委员会。规范积分运行,通过设立“积分超市”等形式,将村(居)事务与村(居)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基层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
持续减负增效。出台《为村级组织减负赋能十六条举措》,建立基层减负“五项机制”,系统化、制度化巩固拓展为基层减负赋能成果。坚持源头治理,选取20个村(社区)作为基层减负观察点,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成立4个调研组,对减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调研,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形成市级层面解决事项清单,通过专题调度会,“点对点”把脉问诊,“一对一”精准调度,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践行为民宗旨,
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这一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坚持人民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统筹做好人民信访、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更好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
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会同市信访局,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着力推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指导、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完善“每日民声”工作体系,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全市信访部门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位列全省第一;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96.7%,位列全省第一。
“问计于民”畅通“最后一公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淮北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人民建议征集会商工作机制(试行)》,建立会商协商工作机制,人大、政协、统战、人民团体定期报送人民建议征集情况和建议办理情况,对重要建议、重要事项进行会商协调,2024年以来,各单位通过不同途径共收集人民建议1803条。开拓征集工作思路,在试点社区和公园商超等场所设置人民建议征集箱,广泛收集群众建议。在全市收集整理小区治理“金点子”的基础上,甄别切实可行的人民建议,安排县区逐步落实,目前已落实或部分落实“‘社企’共建助力小区治理”“关于发挥红色物业实质作用”“打造特色小区”等4条“金点子”建议,人大、政协、统战、人民团体等单位完成建议转化1237条。
“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专业”。聚焦重点时间节点,先后举办“3·5”学雷锋日、爱心助考、“12·5”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做好省六健会志愿服务保障,制定《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志愿者工作组工作方案》,共招募志愿者27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4400余小时,保障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新闻记者、观摩人员以及嘉宾累计5700余人次。周杨、淮北矿业集团“太阳花”巾帼协安志愿服务队、东街E睦邻志愿服务项目、古镇社区获评2024年度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荣誉。
风好正扬帆,奋楫再远航。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表示,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社会工作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工作部署,以实施“1356”工程为主线,聚焦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社会工作高效统筹协调,有效整合社会工作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工作整体效能,为推动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 于晓
通讯员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