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灌区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灌区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利民实事,它一头连着百姓的“米袋子”,一头系着农民的“钱袋子”。
2025年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后,境内将全部完成地下水源置换,我市水资源短缺、超采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这为建设大中型灌区提供了坚实基础。我市谋划灌区建设总体思路是以排水为中心,以灌溉为重点,建设成熟的井灌为主,河灌为辅的灌排配套体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助力粮食稳产高产。
根据淮北市“一横三纵”骨干水网布置和水资源配置规划,结合淮北市灌溉现状,我市正规划新建沱浍灌区工程,范围涵盖濉溪沱浍片区,烈山区古饶片区、萧濉新河片区,杜集区龙岱河片区、红旗湖片区、刘洼湖片区,相山区王引河片区等,计划新建及改善灌溉规模为130万亩。该项目已列入《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安徽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一是外部水源连通和灌溉闸站提引工程。依托淮水北调输水干线和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外调水量,增设灌溉分水口门和建设提水泵站、蓄水涵闸、排涝涵闸等,把外水引入灌区沟渠和田间。二是骨干河道蓄水和塘坝调蓄扩容工程。依托新汴河、沱河、浍河、王引河等骨干河道、内部排涝大沟和采煤沉陷区,增加蓄水库容和调蓄能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三是内部大沟疏通和外部涝水导排工程。疏通濉临沟、界洪新河等南北大沟,加固改造徐楼闸、仲大庄闸等控制工程,加快排泄内部涝水,有序导排外部客水和上游污水。四是井灌改水补水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结合外水水源配额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提升抗旱能力和节水增效考虑,研究井灌与河灌相结合和部分井灌变河灌的分区灌溉模式、经济节水模式。五是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现有骨干河道集排涝、排污和输水为一体,排水与调水矛盾较大。可结合灌区建设,为清水廊道构建、河湖水系连通和城区水循环系统建设创造条件。六是量水设施布设和数字智慧灌区工程。参照现代化灌区建设标准,在引水、分水、取排水等口门布设量水在线监控设施,实时调度水量、水位、水流等要素,实现引水、蓄水、排水优化调度。目前,沱浍灌区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等正在进行招标准备工作。
为确保大型灌区工程谋划建设的顺利推进,市政府拟组织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规划编制,12月底完成可研编制,力争沱浍灌区工程项目纳入水利部“十五五”灌区名录。下一步,市水务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同,确保项目建设与其他规划相协调、相融合,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土地综合利用等规划的衔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项目顺利实施。
近年来,全市水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升。同时,通过科学实施引水调水、有效拦蓄雨洪资源和优化水资源配置,我市主要河流湖泊水位水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大大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为全市粮食稳产增产贡献了水利力量。
记者 王陈陈
通讯员 刘尚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