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6日召开的市体育社会组织年度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成果初现,体育事业让淮北发展“动”起来。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中坚力量。通过举办丰富赛事活动,充实市民体育生活。如淮北市篮球协会举办的“淮BA”篮球联赛,已成为本地极具影响力的全民运动赛事,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和关注。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不同年龄段的篮球爱好者都能在“淮BA”的赛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淮BA”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成为市民之间增进交流、增强凝聚力的纽带。同时,协会还承办多项国家级赛事,有效带动体育消费与产业融合,促进城市体育经济繁荣。
持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如今,各公园和广场满是热爱健身的市民,健身已成为淮北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桓谭公园西侧健身广场上,广场舞爱好者翩翩起舞;相山公园的凉亭里,大爷们全神贯注地下着围棋;体育场里,羽毛球爱好者们挥舞着球拍、挥洒着汗水。同时,借助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每年为超过9000位市民提供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助力科学健身。
在赛事和设施建设成果显著的同时,市体育社会组织还积极投身公益领域。市篮球协会送教下乡帮扶活动、羽毛球协会的“庆元旦·迎新春”锦标赛,既提升赛事影响力,又帮助了有需要的人群。在乡村振兴中,体育社会组织同样贡献力量,为乡村孩子送去篮球公益课,捐赠体育器材;公益足球场项目为乡村体育教育助力,丰富乡村孩子课余生活,点燃他们对体育的热爱。
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将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的特色发展路径。如烈山区四季榴园滑雪场作为皖北地区最大的山地滑雪场,不仅填补了我市冰雪运动场地空白,更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有力带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市体育社会组织还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进一步推动体育消费和旅游经济增长,打造城市新名片。
见习记者 杨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