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我市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并存。汛前全市夏种缺墒,我市及时启动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蓄、引、提、调”并举,调度淮水北调工程向主要河道补水309万立方米,通过水网工程向大中沟补水约900万立方米,保夏种夏灌用水,为我市全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作出贡献。汛期,受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影响,我市及上游河道流域出现特大暴雨过程,新沱河、王引河、萧濉新河、龙岱河、洪碱河等河道水位暴涨,过境水量约20亿立方米,超2018年“温比亚”台风过境水量约3倍,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全市水利系统坚决扛起本职,科学应对,全力以赴,派出12支抢险专家组和36名水利技术骨干24小时驻守一线,严防死守,实现各类水库无垮坝、主要干支流重要堤防无决口,确保了防洪安全,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秩序平稳运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意义重大。各级水利部门要牢牢扛起防汛抗旱本职,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力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压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
按照水利部《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与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工作协调,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工作权限,明确水库大坝、堤防、河道、在建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等,在工程(区域)显著位置立牌公示。要会同应急管理部门,将水库“三个责任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纳入水旱灾害防御信息系统预警对象,并实时更新。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处置
立足防住为王、“预”字当先,树牢超前思维,及早做好度汛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夯实安全度汛工程基础。
落实水利工程汛前检查。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所辖地区、所管水利工程全覆盖开展汛前检查,加大对重要堤防、水库大坝、穿堤建筑物、在建水利工程、险工险段、涉河建设项目等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处置,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对账销号,确保汛前处置到位。对一时难以消除的隐患要制订可行的度汛预案,落实应急措施。3月10日前完成检查并向市水务局报送检查报告,市水务局将适时组织抽查。
落实水情监测设施维护。要组织专业维护人员对辖区内水位、视频监测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全面摸排,重点摸排站点受2G断网等影响是否正常运行、逐日“平安报”是否正常报送、2024年水毁雨水情监测设施修复是否完成等,对摸排出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到位,确保所有监测设施正常运行。
落实在建工程度汛措施。分级建立在建水利工程清单,逐工程落实安全度汛监管责任人、首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并在施工现场公示,明确具体防汛工作职责。对跨汛期施工的在建水利工程,编制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预案,按程序开展专家咨询论证和报备,并严格落实。将在建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和建设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监理单位负责人全部纳入水旱灾害防御信息系统预警对象,并实时更新。督促加快开口子工程复堤复坝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进度,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
落实河湖碍洪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对集镇、集中居住点的河道开展行洪障碍隐患排查,对严重阻水的拦河堰坝、桥梁等,协调和督促有关地区和单位及早清除,畅通行洪通道。加强在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禁在行洪河道内布置临时办公、生活和居住设施,确保人员安全。
修订完善方案预案
修订完善河湖防汛特征水位。县区要结合近年防洪工程变化及工作实际,动态调整河湖库防汛特征水位。
修订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按照务实、管用原则,动态修订完善河流、堤防、圩口、水库等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按规定程序审查批复。按照工程管理权限,梳理重点险工险段和水利工程易出险部位,建立问题清单,组织编制重点险工险段抢险方案,落实相关应急措施;围绕水库、重要堤防、穿堤建筑物、拦河建筑物,制订重点工程“保坝”守底方案,确保发生重大险情时,第一时间向防汛指挥机构等提出抢险技术方案。
修订完善闸站调度运用办法。根据工程变化情况,按照“谁调度、谁批复”的原则,及时组织各类闸站调度运用办法修订完善工作。落实对非水利部门管理、调度的河道拦河坝等水工程调度监管的机制。
加快编制应急水量调度预案。要根据抗旱需要,推进河湖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旱警水位(流量)研究制订和落地应用。根据水利部《应急水量调度预案编制指南(试行)》,县区水利部门要抓紧编制应急水量调度预案,明确正常和应急水源保障边界条件,提出应急水量调度措施,提升抗旱水源应急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准备
严格落实水库大坝安全(防汛)责任制。所有水库均要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落实以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明确政府责任人、水库主管部门责任人、水库管理单位责任人。小型水库还要按照《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履职手册(试行)》有关规定,统筹更新落实防汛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并按期完成培训任务。
修订完善水库调度和管理相关方案预案。按照《水利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及早修订完善大中型水库年度汛期调度方案(运用计划)。原则上,工情发生变化的大中型水库,年度汛期调度方案(运用计划)应作相应调整并履行审查批复程序;无需调整的也应按规定程序报备。水库2025年汛期调度方案(运用计划)报市水务局备案。全面组织梳理完善水库调度规程(方案)和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严格履行审批、报备手续,并加强方案预案培训演练。
切实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准备工作。强化水库日常检查,突出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排查处置,并及时清除泄洪障碍。主汛期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推动库容坝高较大、“头顶一盆水”及串库等重要小型水库落实落细保坝措施,预置扩挖机械设备及彩条布、砂石料等物资,推进堤顶道路硬化改造。定期对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启闭设施、供电线路、备用电源、观测设施等检修维护和运行调试,购置备品备件,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有序开展水库库容曲线全面复核,推进特征水位差值较小水库的分析论证工作。
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支持能力
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建设。推动全面共享气象部门雨量站信息;完善重要预报断面方案,提高重要节点洪水预报能力。推进县区管理的雨水情站点委托水文部门运行维护试点建设。
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培训演练。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对新任地方水旱灾害防御行政首长,以及对水利部门相关责任人和基层相关防御责任人开展培训。各县区要结合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实际和辖区内防御重点,以防御历史典型洪水为场景,重点围绕“四预”功能实现和水工程联合调度、工程抢险,编制防御演练方案,并适时开展防御演练。
强化防汛抢险支撑保障能力。要及时调整充实水利技术专家力量,并对水利技术专家开展全覆盖技术培训。立足水利部门“抢早抢小”职责,县区水利部门和市河道管理中心要加强防汛物资、装备储备,并提前预置到位,同时要依托辖区水利施工企业等,落实抢险专业队伍和抢险装备,提升抢大险、抢重险能力。持续完善堤防巡查抢险工作机制,建立重点部位水利技术力量巡查及水利部门“抢早抢小”的机制,重点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技术人员专业培训。
强化防汛工作协同机制。完善与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联动机制,重点强化会商研判和预报预警、调度信息通报,以及向同级防汛指挥机构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应对大洪水工作机制,优化水库安全度汛专班机制,全面动员本单位本部门力量投入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强化水利信息化系统保障。对水旱灾害防御通信网络、视频会商、视频监控及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调试、维护,确保信号稳定等问题。
形势催人奋进,实干创造未来。市水务局将层层压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预案到位、队伍到位,奋力夺取今年水旱灾害防御胜利。
记者王陈陈通讯员翟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