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新绿 又到植树时 ——淮北市加快植树造林建设美丽家园纪实

2025-03-11 08:26    淮北新闻网

春暖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植树添绿的好时节。连日来,濉溪县濉溪镇乾隆湖、相山区渠沟镇瓦房村、杜集区朔西湖公园、烈山区宋疃镇三五山西侧……淮北大地处处可见踊跃植树造林,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增绿添彩的市民群众。一株株在“新家”落户的树苗迎风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

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等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县林长履行巡林、“三联系”等工作职责,协调解决古树名木保护、基层林业队伍建设等重点难点事项。探索实施“林长制+林业重点工作”,推动解决林木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河湖长”湿地管护协同共治机制,推动建立徐淮宿联合林长协作机制,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协同联动。健全“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科学造林绿化,提升绿量空间和森林质量。我市扎实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累计创建升级森林城市3个(市辖三区)、省级森林城镇18个、省级森林村庄198个。优化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绿化、林网、路网建设中的比例,增加绿化层次,丰富绿化景观。2024年,完成营造林2.7万亩,创建绿美乡镇2个、绿美村庄6个,建成口袋公园10个。实施“二次上山”行动,实施“每年5万株黄栌”计划。加强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龙脊天路四季景观提升、林相改造补植、山场绿化、中幼龄林抚育等重点工程,累计栽植侧柏、黄栌、连翘等乔灌木20万余株,增绿扩绿山场覆盖面积近7000亩。创新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以朔西湖公园为试点,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国企引领投资、区企充分进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市场化模式。实施垂直立体绿化,岩壁垂直绿化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采用“无人机+地面防治”模式实施“靶向治疗”,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

保护利用并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市持续强化林地要素保障,落实林地“占补平衡”,建成林地储备库220.15公顷。保障引江济淮二期工程、高新区科创产业园、沱浍河航道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打造多层次湿地保护体系。打造省级以上重要湿地2处,发布一般湿地名录6处、湿地保护小区57处。健全“林长+警员+科技员+护林员”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180名护林员成为网格员,加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实施防火割草7000余亩,全市未发生一起较大及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强化依法治林,加大涉林行政案件查处力度,守牢林业资源安全底线。建立健全古树管护机制,开展古树保护修复工作、石榴古树认养认建活动,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培育林业经营主体,开源园林绿化工程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育之宝公司获评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44%。推动“林旅”融合,修建完善森林防火道,配套建设防火步道,让“龙脊天路”成为网红“打卡地”。推行“林长+党建”“林长+支部+合作社”,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森林康养、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林旅融合发展模式。举办以笆斗杏、石榴、葡萄等特色林果产品为主题的旅游节、采摘节活动30余场,吸引游客150余万人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地经营活力。盘活林下资源,形成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模式。实施科技强林行动,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核桃、石榴技术服务团队,让林业科技成为林农致富的“好帮手”。

创新引领发展,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探索“碳汇+”工作机制,拓展林业碳汇在义务植树、林业行政执法、绿色低碳金融等领域应用。“淮北市碳汇林基地”正式揭牌。推进“碳汇+生态司法”,建立“林长+院长+检察长”机制,引导违法行为人以认购林业碳票或履行同等价值碳汇损失赔偿金的方式,弥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实现从“治罪”到“治理”工作思路转变。丰富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体系,畅通林业碳票融资渠道。将林企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象。探索“碳汇(碳票)+义务植树”新模式,面向社会零售淮北林业碳票,提供全新的植树义务尽责方式,推动全市林业资源保护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徐驰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