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余项、授权专利160余项;拥有世界钻井直径最大、深度最深的13米大型钻机,以及自主研制的国内第一台富水软岩竖井钻机;一直保持着主营的冻结法国内领先、钻井法国际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两法”施工项目分别占据全国同法施工项目的50%、95%以上……
在冻结和钻井领域,技术创新一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自主创新为主、‘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屡次打破国内煤矿冻结法、钻井法凿井深度和直径的全国纪录。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软岩地层的钻井法施工中,开创了我国西部地区钻井法施工的先河。
在陕西榆林的可可盖煤矿钻井施工现场,大钻机身姿挺拔,巨大的钻头如蛟龙入海般在泥浆里翻腾。面对钻机这个庞然大物,常常有老职工感慨:“还别说,这个大家伙就是好,绿色环保,无噪声无污染,钻进速度也比以前的钻机快多了,省时省力,我们当班人员也不用那么累了。”
公司技术质量部副主任科员刘伟军还告诉记者,在应对西部地区特殊地层时,钻井法展现出了诸多独特优势。2021年,公司首次将钻井法应用于西部软岩地层,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不但机械化程度高,而且成井质量好,有利于实现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井周期,实现“打井不下井、本质安全型”的施工模式,为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不仅在煤炭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中煤特凿还将冻结法技术成功引入水利、市政等领域,填补了国内海底冻结、水利冻结、深井修复等多项业内空白。在云南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中,首次将冻结法引入水利施工领域,开启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冻结技术的新纪元。在上海地铁4号线冻结修复工程中,采用冻结工法实现了国际首例深层大型隧道坍塌事故的原位修复。在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冻结工程中,首创“曲线管幕+水平冻结”工艺,成功贯通被誉为“地下神九”的拱北隧道,难度、规模和技术含量均刷新了世界同类隧道的施工纪录。
公司还积极鼓励职工结合生产建设实际开展“五小”技术创新活动,在2024年煤炭建设行业“五小”技术创新成果暨BIM技术应用成果技术交流会,四项“五小”技术创新成果荣获表彰,在促进企业技术革新、设备改造、提升管理效率及创造经济价值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灵敏表示,历经67载光辉历程,中煤特凿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施工项目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站在新起点,我们将持续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坚持科技打头阵,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为淮北市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