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承载着中原地区的千年底蕴,伴随并哺育着城市的发展与崛起;从古至今它不断焕发新生,从一条苦难河化身润泽一方的母亲河。萧濉新河是距淮北主城区最近的一条主干河,早已融入市民生活的它有着哪些故事,未来将有哪些变化?小布一一为您揭秘。

系列栏目
《一条河读懂淮北》
之一
你敢信?
萧濉新河
这条默默穿城而过的河流
曾发源于黄河
早年的它桀骜不驯
常常洪流滚滚
在驯服它的过程中
也诞生了现在的淮北

(点击图片放大)图中红框内为濉河曾经的河迹,可见源头为砀山县黄河故道一带。
萧濉新河原为古时的濉水
据濉溪县志记载
清代的濉河源于砀山县黄河故道
南流经萧县、濉溪、宿县等地入洪泽湖

图为砀山县大沙河、洪河上游源头一带,远处东西流向为黄河故道。黄河故道于1855年改道,在历史上屡次泛滥,泥沙堆积,两岸百姓苦难无数。
淮北位于黄淮平原腹地
千年来深受黄河泛滥影响
历史上的濉河便是条苦难之河
在明清时期
濉河上游集永城、夏邑、萧县、砀山之水
汛期洪峰到来时经常倒灌成灾

在萧县瓦子口处,大沙河(图中南北流向)在这里汇入萧濉新河(图中自西南向东北流向),据当地居民回忆,大沙河曾因裹挟黄河大量的泥沙而得名。

洪碱河(图中由远方流来河流)汇入萧濉新河(图中下方河流)处,历史上黄河洪水多次由洪河奔流而下。
1757年春,黄河泛滥
淮北地区一片汪洋
徐溪口(现濉溪镇)“宛在水中”
乾隆皇帝下令进行治理
时任凤阳知府项樟受命环城筑堤
这便是濉溪有名的“项公堤”

被河流环绕的濉溪古城模型,“项公堤”位于古城以西。
治水成功后
为感谢相山神的庇佑,凝聚人心
人们便重修了相山庙
即现在的显通寺
1758年,乾隆御书”惠我南黎
并刻于相山庙中
而淮北如今很多地名中的
“惠黎”二字,皆由此出

淮北市档案馆展示的乾隆手书“惠我南黎”字样。
然而,这之后的两百多年间
濉河并非风平浪静
直至上世纪60年代
一场暴雨洪灾席卷濉溪
这让很多老人至今映像深刻
这也直接改变了淮北的城市格局

(点击图片放大)淮北市规划展示馆展示的濉溪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当时将城市主城区选址在三堤口,新老濉河穿越城区而过。但在1963年发生了洪涝灾害,三堤口地区被淹没,因此市委决定将主城区迁移到相山地区,即现在的相山区。
建国后
濉河共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治理
1958年冬
为了便于淮北煤田的开发
数万人于渠沟至黄桥段开挖新河
同时在渠沟把老濉河堵死
将岱河、龙河上段及大沙河来水截入
即现在的萧濉新河
(也称新濉河,下同)

(点击图片放大)1967年卫星地图,淮北市设市不久,濉溪仍为该地区人口最为稠密地区,图中已可以看到新开挖的新濉河,以及与老濉河在渠沟的分隔处。

渠沟涵新老濉河分隔处,右侧较宽为新濉河,左侧为老濉河(为萧濉新河的支流)。
位于主城区外沿的萧濉新河
大大缓解了老濉河
在雨季的泄洪压力
随着1970年数万人参与的疏浚
新老濉河的走势基本成型
并达到了二十年一遇防洪
五年一遇除涝的标准
世世代代的“苦难河”终被驯服

黄桥闸新老濉河重新汇合处,老濉河在城区蜿蜒10公里左右,于此重新流入新濉河(左侧较宽河流)。
现今的萧濉新河
上游起于萧县东卢庄
通往符离东濉河引河口
支流老濉河
自渠沟起流经城区
至黄桥闸再入萧濉新河

萧县东卢庄一带,为萧濉新河目前的源头处(图片正中),下方道路为淮徐快速通道。
萧濉新河
如今已成为淮北城区的
水系“大动脉”
下一期,小布将带你了解
淮北人是如何为它
“开美颜”的~
记者、摄影陈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