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检察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在市委和省院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三个善于”引领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三个管理”一体推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以“六大工程”统筹抓好政治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开拓创新,务实笃行,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取得新成效。
固本培优铸忠诚,政治引领更加突出。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坚决筑牢政治忠诚,自觉扛起政治责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全年共向市委、市委政法委和上级检察机关报告重大事项57次。聚精会神谋发展,路径引领更加清晰。坚守职能定位,找准发展方位,聚焦“单项工作争先进、重点工作出亮点、整体工作上台阶”抓进位,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推动实现“五个过硬”,“四大检察”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案件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共办各类案件8620件。精雕细琢育典型,示范引领更加有力。7件案件获评全国全省典型案例,8项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烈山区院“数以聚智·匠心烈检”品牌获评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品牌。3名检察人员在全国全省检察业务竞赛中荣获标兵、能手称号,44个集体、65人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
一、紧扣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为大局服务
宽严相济,筑牢社会平安稳定“基本盘”。坚决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依法批准和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665人,起诉2462人。起诉涉黑涉恶犯罪65人,以严的震慑防滋生、打新增。创新简案快办、轻罪快处“淮北模式”,一审公诉案件审结率、速裁程序适用率均居全省前列,平均办案时长全省最短。
惩护并举,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大力实施“淮检护航”工程,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36人、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67人,办理涉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80件。针对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存在问题制发检察建议7件。强化知识产权检察,做优集中管辖,会同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建协作机制,办理知识产权案件49件,同比上升48.48%。落实企业家、检察长“双向联系”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3个,让检企关系“清”上加“亲”。
标本兼治,助力打好社会治理“主动仗”。做实“府检联动”,新建10项机制。落实市委政法委部署,牵头开展酒驾醉驾专项整治,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人数同比下降46.41%。聚焦行业管理突出问题、制度漏洞和社会治理“空白领域”“灰色地带”,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63件。
二、聚力高品质生活,矢志不渝为人民司法
应民所呼,用心护佑民生福祉。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维护食药安全,起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药、劣药等犯罪14件,办理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4件。聚焦维护网络安全,从严惩治网络寻衅滋事、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起诉607人。聚焦维护耕地安全,开展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办理案件12件。聚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起诉破坏生态资源犯罪7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18件。
解民所忧,倾情关爱未成年人。“零容忍”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65人。“一站式”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综合救助26人次。对涉罪未成年人宽容但不纵容,依法附条件不起诉24人,起诉59人。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发出督促监护令52份,办理综合履职案件19件。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针对性加强犯罪预防,一名未检检察官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
纾民所困,依法守护特殊群体。会同14家单位共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作配合机制,连续六年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帮助农民工讨薪1787.7万元。围绕守护“半边天”,起诉侵害妇女权益犯罪59件,办理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9件,会同妇联开展“皖风送暖”活动,一起多元救助帮扶案入选全省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围绕守护“夕阳红”,联合市民政局共建养老机构监管协作机制,办理老年人权益保护案件35件。围绕守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强化军地协作,办理涉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权益等领域案件8件。
急民所急,深入推进矛盾化解。探索“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淮北“检察版”,创育“检‘茶’·‘枫’彩”品牌。构建“领导包案+听证释疑+司法救助”三位一体息诉罢访模式,推动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0.16%。制定听证实施办法,打造“听见‘证’义,法融情理”工作品牌,开展听证453件次。与残联、慈善协会等共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办理救助案件184件。
三、立足高质效办案,坚持不懈为法治担当
客观公正,做优刑事检察。监督立案、撤案316件,纠正漏捕、漏诉195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902件。提出刑事抗诉13件,法院已改判、发回重审11件。完善“派驻+巡回+科技”刑事执行监督机制,监督纠正违法违规情形276件,监督收押收监11人。加强监检衔接,起诉职务犯罪39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起诉行贿犯罪8人。履行检察侦查职能,立案查办相关职务犯罪2人。
抓点带面,做强民事检察。提出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92件,97.82%的案件获法院改判,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加大虚假诉讼监督力度,223件虚假诉讼案件获改判,移送相关部门立案查处3人。134人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虚假诉讼系列监督案,法院再审后全部改判,已追回社保基金392万余元。
扩容增量,做深行政检察。提出行政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3件,对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发出检察建议17件,均获采纳。联合市司法局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评查,制发检察建议25件。深化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检察监督,通过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助力轻微免罚制度有效落地。规范推进行刑反向衔接,对208件不起诉案件提出予以行政处罚检察意见,坚决避免“不刑不罚”。一案入选全省首批行刑反向衔接典型案例。
精准规范,做好公益诉讼检察。立案529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1件、民事公益诉讼37件。一案入选全省检察系统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扎实开展助力地下水保护、国有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分别立案23件、20件。一案入选全省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围绕解决沱河、浍河、萧濉新河等跨界河流污染难题,立案办理37件。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协同办理的跨界河流污染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典型案例”。
四、锚定高标准履职,驰而不息为发展强基
凝心铸魂,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工程。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探索构建“五级联学”机制。大力推进党建与业务、队伍、争先创优深度融合,“蓝色匠心·检察赋能”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业务融合典型事例,“检察为民·‘精’益求精”党建品牌获评全省一支部一品牌百优案例、全国首届机关党建品牌培育品牌。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举办“清风讲堂”,全覆盖开展廉政教育。持续深化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全市检察人员记录报告574件。
抓源治本,扎实推进“质效提升”工程。坚决落实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部署,高质效办案思想根基进一步筑牢。成立市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打造以“检爱相濉”品牌为引领的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办案体系,建立行政检察两级院一体化办案机制,高质效办案组织支撑进一步夯实。规范业务管理,做实质量管控,做好风险防控,高质效办案监督制约进一步强化。常态化开展指导性案例学习,评选发布典型案例16件,高质效办案示范引领机制进一步健全。
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工程。深化实践应用,开发上线运行监督模型31个,发现推送案件线索1814条,成案464件。坚持借鉴和自研相结合,2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全省竞赛中获奖。一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检护民生”大数据法律监督典型案例。市院开发的外卖商家违规行为法律监督模型,位列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优胜榜第六。
固本强基,稳步推进“人才兴检”工程。补充年轻干警1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超过33%。加强分类别、分层次业务培训、岗位练兵、业务竞赛,1人获评全国控申检察业务能手,2人获评全省检务保障业务标兵,3个集体、个人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优秀办案检察官,23人新入选全省检察人才库。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最高检《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所盼,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本职本源,始终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做实“三个善于”,做精“三个管理”,做优“六大工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努力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检察新作为,交上更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的检察新答卷!
一是紧扣发展之需,以更高站位扛牢服务之“责”。紧紧围绕淮北“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定位,精准对接市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淮检护航”工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压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协同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
二是回应群众之盼,以更大担当践行为民之“举”。始终坚守检察为民宗旨,持续深化“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推出更多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检察举措。健全办案机制,推进轻罪快处,扎实开展支持起诉、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工作,既办好群众关注的大案,也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中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擦亮“检‘茶’·‘枫’彩”品牌,积极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淮北“检察版”。
三是聚焦改革之变,以更优机制提升监督之“效”。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全面加强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深化理念变革,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刚性,确保“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深化检察改革,持续推动“四大检察”量质并举、协同发力。持续深化监检衔接、法检会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凝聚工作合力,提升办案质效。深刻领悟“三个善于”,全面加强“三个管理”,强力推进“质效提升”工程,让检察监督办案更契法度、更有力度、更显温度。
四是筑牢检察之魂,以更高标准夯实发展之“基”。一以贯之强化检察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持之以恒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工程,持续擦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鲜明政治底色。始终抓牢人才兴检,努力以人才高地成就事业高峰。大力实施科技强检,全力打造数字检察淮北样板。深入推进文化润检,着力涵养新时代检察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检,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全面落实《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追究条例》,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淮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