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要)

2025-01-11 12:08    淮北新闻网

王蕾委员代表民革淮北市委会发言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促进企业合规发展

行政执法是维护市场秩序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我市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建议:

一是规范执法行为。市、县(区)两级政府加强统筹,强化执法部门联动,动态完善市级“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真正做到“进一扇门,查多项事”,未审批无备案不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迎检压力。

二是强化信息赋能。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通执法信息壁垒,整合执法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多头录入,实现信息互联、数据共享。

三是及时修复信用。行政机关严格落实好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即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帮助企业解决整改评估和信用修复问题。

四是加强监督制约。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规范执法流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在开展常态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基础上,开展“嵌入式”全流程行政执法监督活动。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朱 整理

 

陈蕊委员代表民盟淮北市委会发言

整合资源创新引领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淮北市抢抓政策机遇,聚焦新能源汽车上游和中游细分领域,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截至2024年11月份,全市拥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四上”企业171家,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13%,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产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议如下:

一是整合优势资源。重点聚焦新能源车身、动力电池箱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壳体等特色产业,将原有产业基础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二是加大招引力度。重视对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引进,依托奇瑞高速电摩项目,引进奇瑞氢燃料电池、氢能重卡、Mini轻卡等产业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完善政策体系、设立专项研发补贴等手段,激励企业积极主动探索核心技术突破路径,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朱伟 整理

 

于雪梅委员代表民建淮北市委会发言

规划引领引育结合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倾力打造相山经济开发区等4个食品工业园区及14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但仍存在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影响力低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规划引领。推动产业科学发展。持续完善《淮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提高产业园区承载力,精准申报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项目。

二是引育结合。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构建完整产业链条。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和技术,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强化本土企业培育,激励企业探索精深加工、进行数字化改造、更新技术装备、驱动产业升级。

三是创新联动,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实施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工程,借鉴“胖东来”成功模式,加强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全流程品牌管理体系。探索跨区域绿色食品标准互认,拓宽营销渠道。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多元化拓展品牌宣传覆盖面。

记者 薛洁 通讯员 朱伟 整理

 

王云凤委员代表民进淮北市委会发言

加强金融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总体上看,我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思想需进一步解放,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学习先进地区落实政府投资基金的风险容错机制,尽快出台《淮北市政府投资基金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明确尽职免责适用范围、适用人员、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和结果运用,建立更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引导各在淮金融分支机构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加强科技创新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对接,探索提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风险补偿。

三是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信用融资支持、信用监管服务和信用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多样化的金融业态,支持科技创新,同时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全市金融稳定。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朱伟 整理

 

欧波委员代表农工党淮北市委会发言

保护利用宣传一体推进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

我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快推动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大规划推动红色资源连线成面。统筹做好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总规,将相关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保护和利用,形成“以用促保”良性循环。

二是以大融合加强红色资源活化传承。推动业态融合,将红色文化势能转化为转型发展动能。促进场景融合,打造党史教育和研学活动主阵地。加快地域融合,加强徐淮一体化合作,用好淮海战役红色资源。

三是以大手笔优化红色产业发展生态。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将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推进内涵提升,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发力。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上集智聚力。

四是以大宣传讲好淮北红色文化故事。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加强红色作品创作,讲好淮北红色故事,丰富红色宣传形式。拓展红色文化品牌,精选、打造红色小场景,让新时代的“小推车”推得更远。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朱伟 整理

 

鲍锐委员代表致公党淮北市委会发言

推进市县供水一体化让淮北群众喝上更好“引调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项目,把我市居民喝上引调水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并确保今年底喝上引调水。目前濉溪县已基本实现喝上引调水目标,市区工程正有序实施。同时,在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打造引调水“清水廊道”。持续加强用水环境实时监测和综合治理,积极谋划非汛期上游来水改线项目,解决上游来水质量问题。

二是保障居民用水平稳过渡。加大水源地联通连接,科学调配,留住过境水,减少净流出。科学测算,针对城市和农村供水分别制定水价。争取政策、节省投资、合理补贴,最大限度保障水费价格接近当前水平。

三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认识。组织实地参观,设立热线、开通在线平台、发放问卷调查等,和群众有效沟通。

四是强化监督和运行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强化水质检测,创新管理模式,打造智慧水务平台,推进市县供水一体化。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朱伟 整理

 

郭大庆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淮北市委会发言

治理高价彩礼陋习形成简约适度婚俗新风

近年来高价彩礼不断攀升,造成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导致部分家庭失和、经济困难,引发道德与社会风气问题,与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相悖,因此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宣传文明观念、移风易俗理念、建立特邀颁证员制度等,弘扬正确的婚姻价值观。

二是强化基层治理。发挥好村居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利用村居公共服务场所提供婚礼服务等,倡导简约适度的婚礼新风。

三是发挥党员干部和乡贤作用。将移风易俗、基层彩礼治理情况纳入党员干部、基层组织和文明家庭等评议考核;发挥乡贤作用,带动群众自我管理。

四是以婚恋机会减少高价彩礼。推进乡村振兴,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减轻城乡婚恋市场不对称状况;政府搭建公益婚恋平台,增加适龄青年婚恋机会,消除高价彩礼滋生土壤。

五是强化综合治理机制。把治理高价彩礼纳入文明创建内容;注重保护女性权益;建立高价彩礼监督举报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局面。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朱伟 整理

 

赵辉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发言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当前,民营经济助推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但瓶颈问题也比较突出:民营企业成本攀升,投入产出比压缩,发展预期和信心有待提振;政策“花多果少”,企业获得感不够充分;关心关注民营企业的氛围不够浓厚,柔性执法工作不足。对此建议:

一是提升企业信心度、动力感。加强正面引导,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赴外地开展培训考察,组建“淮商讲师团”。解决发展痛点,优化增量政策,畅通民企问题反映投诉渠道。

二是提升企业满意度、获得感。增强政策感知度,加强解读和跟进服务,清理政策落实障碍。加大政企沟通力度,搭建“一站式”受理平台,深化政企沟通平台建设。

三是提升企业舒心度、成就感。强化保障保护,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公平开放,杜绝过度执法,减少不当执法。加强激励鼓励,多维度表彰表扬、宣传报道优秀企业,聘任招商形象大使,提升企业家政治待遇。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朱伟 整理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