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通过创新“5+N+1”联合验收新模式、建立“123”监管服务新机制、践行“全过程”项目管理新理念,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让企业享受到“一站式”便利服务。
创新联合验收新模式。将规划、质量、消防、人防、档案5个必验事项与道路、排水、海绵城市等N个配套选验事项进行整合,实现一张表单申报。综合审批窗口一窗统筹服务,制定验收程序审查、资料核验、现场验收等阶段一套验收标准。同时,有效整合验收事项,寓监管于服务,全面提升验收服务水平。
建立监管服务新机制。强化配套设施管理,明确质量监督1家机构牵头全部配套选验事项,变“多头验”为“一起验”。成立工程监管服务领导小组和专业验收服务队伍,协调、调度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明确各专业监督验收要点,实现对房建主体和室外配套工程监管服务全覆盖。强化技术支撑,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技术完善图纸,消除监管盲区,堵塞监管漏洞。加强验前指导,累计为企业提供验前服务158人次,30余个项目实现一次验收通过。实施分类监管,实行工业项目分阶段验收,设备可先行进场调试,加快企业投产。
践行“全过程”项目管理。将房屋建筑“主体+配套”联动管理,倡导配套先行新理念,实现主体工程与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申请审批、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四同步”,项目监管系统性更完备。各验收部门通过后,企业“零材料”申报,通过数据共享完成竣工验收备案,企业体验感显著增强。打通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明确最低保修责任,加强物业移交,项目后续管养更顺畅。自实行配套联动管理、配套先行试点以来,试点房屋工程建设项目交付时间提前1个月以上,建设成本节省10万元以上,创新了房屋建筑管理“新模式”。
记者 詹岩 通讯员 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