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是远近有名的长寿村,村里的百岁老寿星田石氏如今依旧思维清晰,生活自理。
顺着南山村下圩自然村主干道一路往前,能看到整治得井井有条的村中小花园、池塘和小广场。田石氏就住在广场旁边,房屋不大,收拾得干干净净。
“老人家!身体好呀!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来看你啦!”村干部热情地走上前,和老人打着招呼。“我听不清恁说的啥?我进屋拿糖饼给恁们吃。”老人一边说一边要起身进屋,想拿出她喜欢的美食分享给大家。当她听懂了大家是来看她时,跟孩童般笑着问:“恁抽空跟俺打麻将不?”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田石氏身份证上显示,老人出生在1924年。从小饱受战争、自然灾害之苦,家庭生活贫穷,以至于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婚后才有了“田石氏”这个名字。新中国成立之后,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一样,她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丈夫是早期的村干部,响应党的号召,率先在村里成立互助组、合作社,是当地闻名的先进人物,1955年转为国家脱产干部后,长期在外地工作。既要忙于生产劳动,又要照顾好7名子女,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到了田石氏一人身上。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在微弱的油灯光下缝补一家老小的衣服。
“俺打小就干活,年轻时候孩子没人带,就抱着孩子下地割麦子,把孩子就搁在地头上叫他自己玩,不能耽误收麦呀。现今孩子都大了,大闺女都八十好几了!”说起过去的苦日子,老人边说边笑着,风清云淡。
“俺不识字,俺得让俺的孩子都识字!”老人说,再苦再难,她都要把7个子女都送去上学,让他们识字有文化。多年艰苦的生活,磨练了老人不服输的性格,就像南山上的老杏树,栉风沐雨百余年。
村里人说,田石氏老人一生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平时就喜欢打麻将,思路清晰,赢的多,输得少。老人的儿子介绍,老人闲不住,爱劳动,前几年还自己开过小商店,现在闲下来了。平时一大早,老人稍微锻炼锻炼身体,大部分时间就在自家门口,偶尔扫扫地,溜达溜达,从来没有过三高等病症,整天乐呵呵的。每到年节,一家老小100余人都来给老人拜年,五代同堂,非常热闹。
“现今日子和以前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能过上现今这样好日子知足了,人得学会知足!”老人笑着说。近年来,南山建起了汉文化博物馆,山间修起了环山路,老人见证了昔日穷山村到现在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首批示范村的巨大变化。老人说,现在生活这么好,要学会知足,天天过得开开心心。
记者 冯冬梅 通讯员 吴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