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杜集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实践路径,围绕“设施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运行信息化、服务便捷化”目标,全面激活“联系群众、民主协商、汇聚民智、基层治理、宣传教育”五项功能,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
实践站成为民意沟通的“连心桥”。区人大常委会将基层实践站作为民意收集主渠道,依托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实现民意从“收集”到“解决”全流程闭环管理。高岳街道实践站将每月20日设为“代表接待日”,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组织多方协商推动新建充电车棚、划设消防标线,新增120余个充电接口,既有效缓解了居民充电难题,更从源头消除了安全隐患。
民主协商构建议事“同心圆”。区人大常委会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并重,建立协商事项定责定时、跟踪监督专人专班、协商机制融入日常的工作模式。在矿山集街道,人大代表和社区纪检委员组成监督小组,全程跟踪湖滨路修建进度,及时纠正施工问题,使原定一个月工期缩短至10天,800米柏油路顺利通车。
汇聚民智激活决策“智囊库”。通过“线上扫码建言+线下接访交流”双平台,深化“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主席团成员、政府部门负责人”四员进站机制,联动法律顾问、技术能手组建多元团队,形成“群众提、专家评、部门办、代表督”的民智汇聚链条。
多方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搭建“代表牵头+网格员、法律顾问、党员联动”的矛盾化解网络,通过入户听诉求、议事梳分歧、依法解矛盾,把矛盾化解过程变为民主实践过程。
宣传教育建好民主“大课堂”。区人大常委会打造“学习园地、宣讲阵地、研习基地、展示窗口”四维矩阵,通过线上推资料、线下搞活动、常态坐班接访、成果可视化等方式,将民主法治理念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参与”的内容。
记者王陈陈通讯员段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