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连续下雨,村里的入户路烂得没法走,真成了‘水泥路’,没想到跟人大代表一说,没过多久就修好了!”近日,杜集区石台镇白顶山村村民看着家门口平整的路面,忍不住为镇里的“人大代表接待日”点赞。这一幕,正是石台镇人大以接待日为纽带,架起代表与群众“连心桥”的生动缩影。
为让人大代表真正“沉”到群众中,石台镇人大将每月15日定为固定“人大代表接待日”,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走进代表联络站,与百姓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听诉求、解难题。从家门口的“行路难”到田间地头的“产业路”,从日常琐事到防汛大事,代表们把群众的“吐槽声”变成“落实单”,让接待日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直通车”。
在白顶山村,听取了村民反映雨后入户路泥泞不堪后,代表们当即实地走访,将情况反馈给村“两委”。很快,村里拿出修复方案,坑洼路变成了平整小道,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而在刘洼湖周边,曾因土地复垦被轧得“无法通行”的丰收路,更是在代表们的持续跟进下迎来“新生”——经镇人大协调,杜集区委、区政府及公路交通部门投入资金,将这条“民怨路”改造成6公里长、7米宽的柏油路,还画上了清晰的路标线,如今成了连接石台镇与矿山集街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周边农业生产打通了运输通道。
“现场能解答的,我们当场给说法;需要协调的,我们记下来跟踪到底。”在接待日现场,代表们始终坚持“问题不落地”原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当场答复的耐心解释;对需调研协调的,逐一登记、归纳整理,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并全程跟踪处理结果,形成“收集—反馈—办理—回访”的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我们会把‘人大代表接待日’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石台镇人大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镇人大将继续推动接待日活动走深走实,通过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让代表履职更有温度,让民生工程更贴民心,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地方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张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