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来,杜集区高岳街道韩楼村的沉陷区蟹塘里,水色清亮、水草丰茂。蟹农们撑着小船穿梭其间,很快就收起一兜兜青背白肚的螃蟹。“这蟹蒸出来流油,肉甜又紧致,真是太棒了!”来自南京的客商蹲在塘边,刚剥开一只就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谁能想到,这片沉陷区的水洼子能养出这么好的蟹来!”村委会副主任林长栋望着满塘的生机,感慨不已。这片因煤矿开采形成的沉陷区,过去常年积水、杂草丛生,“种庄稼没收成,搞养殖没底气”,曾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
2016年韩楼村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两年时间对闲置的废弃地和废弃鱼塘进行整治,共整治出400余亩适合养殖螃蟹的水面。2019年,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苏盱眙的王大开等2家蟹农前来试养螃蟹。韩楼村干部积极协助蟹农解决了用电、监控安装等问题,让蟹农能够安心养殖。为保证螃蟹的口感和品质,蟹农始终坚持生态养殖模式,在蟹塘里种养水草——这样既能净化水质,水草又能为螃蟹提供可口的天然饵料。
刚开始,蟹农仅承包200余亩水面进行螃蟹养殖,第一年便喜获丰收,纯利润达30多万元。这让他们信心大增,第二年就将养殖面积扩大到300多亩,还介绍了2家蟹农前来共同发展,这片沉陷区的螃蟹渐渐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密码”。
为确保河蟹的品质与口感,村里引导养殖户坚持生态养殖理念,使得这里的河蟹品质上乘、口感鲜美,产品不仅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周边大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村里的引导下,不少农户开始学习养蟹技术。王大开也毫无保留地分享养殖技术、优质蟹苗和销售渠道,带领汪永超、李文永等村民共同走上养蟹路,形成“技术共享、统销分养”的互助联盟。
品质过硬,名气自然大起来。每到中秋前后,韩楼村蟹塘边的冷链车来回穿梭,村民们忙着分拣、打包,泡沫箱上印着的“韩楼螃蟹”四个字,成了品质的金字招牌。
螃蟹养殖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壮大了韩楼村村集体经济,更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村里螃蟹养殖规模的扩大,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53岁的朱文俊以前在外打零工,如今在蟹塘负责水草养护和水质管理,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还能兼顾家庭。“每天看着这些螃蟹‘长肉’,比出去奔波强多了!”像她这样在蟹塘务工的村民已有十多人。
从沉陷区的“闲置水”到养出“致富蟹”,韩楼村的螃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该村党总支书记孙峰表示,韩楼螃蟹品牌打响了,产业链也要拉长。目前,村里正筹划着三件事:一是申报绿色食品认证,让“韩楼螃蟹”更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开发醉蟹、蟹粉等深加工产品,让鲜味“留”得更久;三是依托水面资源发展垂钓、捕蟹体验游,吸引游客前来“尝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记者 冯冬梅 通讯员 刘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