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30,正是杜集区机关食堂就餐的高峰时段。食堂东南角靠近出入口,一个专门配置的标注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字样的一体分类收餐车前,志愿者们正在认真地引导就餐人员将餐后垃圾分类投放,“您好,用过的纸巾、一次性筷子请放在‘其他垃圾’回收桶,吃剩的食物残渣请投入‘厨余垃圾’收集桶……”
机关食堂作为垃圾分类的重点场所,杜集区为全面推进机关食堂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源头减量、宣传督导、常态管理”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理解、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推动习惯养成和文明素养提高。在这里,就餐的干部职工们不仅“光了盘”,更按要求“分好类”。
加强宣传,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窗口
杜集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城管局致力于将区机关食堂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协助区机关食堂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大日常管理,与各类垃圾处理终端企业签订收运协议,每天定时清运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保障垃圾日产日清,并安排专人每天做好生活垃圾台账登记,主要包含各类垃圾重量、收运时间、收运企业、处理去向以及记录人签名等,每月对各类垃圾的收集清运量等相关情况在宣传栏进行公示。每月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城管局还协助食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将机关食堂打造为统筹推进垃圾分类的窗口阵地。在食堂大厅等位置张贴了“垃圾分类”“文明餐桌”“勤俭节约”等公益宣传海报和提示牌,培养就餐干部职工在就餐时实行“光盘行动”的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正确观念。
除了在食堂环境上营造浓厚的宣传垃圾分类氛围外,杜集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城管局还通过定期开展“源头减量助力分类”“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干部职工发放宣传单页、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等方式不断促进干部职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新时尚。
完善设施,分类达标率在95%以上
杜集区机关食堂在餐区、大厅、公共走廊、各部门工作区均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标有明确的分类提示,在厨余垃圾处注明:剩饭剩菜、小骨、油汤油水、水果、糕点、茶叶渣、零食等,在其他垃圾处注明:一次性筷子、餐巾纸、污损塑料袋、大骨头、口香糖、烟头、一次性餐具等。在餐具回收处,还张贴有“请检查您的盘中餐还有剩余吗”等提醒标识,令人一目了然。在分类垃圾桶边,还设置了餐具回收处、洗碗池四泡、三刷、二洗、一清,形成了动线合理、高效便利的垃圾分类和餐具回收以及清洗一体的循环体系。与此同时,在餐区还设置了“餐具、垃圾投放”和“垃圾回收处”“餐具回收处”等路引,让人们能正确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及投放。在其他显著位置,还张贴了四类垃圾定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等科普知识,有效传播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另外,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城管局还成立了文明就餐志愿队,通过进行定期常态化督导,加强食物残渣收集环节的监督检查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将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安排专人指导督促各岗位员工做好垃圾定点投放,其中厨余垃圾的分类达标率在95%以上。
为加强垃圾分类宣教工作,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员工培训内容,通过定期专题培训,树立员工正确的环保及垃圾分类理念;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考核,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发动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组成志愿服务队,扩大垃圾分类的宣传面。
多管齐下,推动源头减量见实效
“刷脸”取餐、按需取餐、精准备餐……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头减量更是垃圾分类的重难点,为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杜集区机关食堂多管齐下。
一方面,该食堂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与垃圾分类纳入员工培训内容,强化员工成本意识和厉行节约理念。实行从食材采购、验收、存储、加工到出品的全链条节约管理,保持食品原材料的卫生清洁,提高食品原材料利用率和烹饪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浪费。
同时,深化“智慧食堂”建设,实行一人一份“刷脸”取餐,在用餐过程中,随时关注用餐人数的变化,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出品量,定量供应,科学严控食材用量,精准供餐。推行“小份饭”“半勺菜”供就餐者按需选择,避免浪费。另一方面,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杜集区机关食堂严格按照国家、省部署,提倡自备非一次性餐具打包。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王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