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小积分“兑”出文明新风尚

2025-03-24 09:42    淮北新闻网

 

多年来,杜集区以“劳动美”公益超市(乡村振兴超市)为平台,将志愿服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善行义举、红白事简办等内容纳入积分兑换管理,以先进选树、物质奖励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让小积分在移风易俗中发挥“大作用”、引领“新风尚”。

每个积分都是荣誉

走进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的“劳动美”公益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抽纸、洗衣液、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但与其他商店不同,这里的商品不标价格,只标注积分。村民刘桂侠拿着积分卡,用刚攒下的100分兑换了洗衣粉、肥皂和牙膏。她笑着说:“参加村里的活动就能攒分,东西都是白领的,大伙儿积极性可高了!”

这家公益超市是杜集区推进移风易俗的创新载体。自2019年起,当地以公益超市为平台,将志愿服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红白事简办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管理,用“小积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在杜集区,“积分怎么挣”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特色“积分制”实施细则,设置遵纪守法、乡村建设、家风家教、移风易俗、兴业致富等八大类内容,规范日常行为、引导民风民俗,杜绝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铺张浪费、“黄赌毒”等不良风气,逐步改善农村的乡风、家风、民风。

“过去总觉得文明是‘虚’的,现在积分卡上每一分都是实打实的荣誉。”村民张先生指着自家门前的“美家美院示范户”奖牌说道。该村每季度开展“清洁家庭示范户”评比,由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驻村干部组成的评分小组逐户检查环境整洁度,达标家庭不仅悬挂奖牌,还能获得100积分奖励。这套细则如同一把尺子,量出了乡村文明的进步。

据了解,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积极开展“美家美院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还将身边好人、劳动模范、最美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纳入积分兑换范围,并对支持村里公益捐助等各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善行义举进行奖励积分回馈。通过树典型立标杆,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带动大家做好事做善事来获取积分,厚植礼遇“好人”沃土,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从“袖手看”到“争着干”

积分制的生命力在于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在矿山集街道徐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公益超市联动,以“志愿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的方式,根据志愿者们参加志愿活动的次数、时长发放相应积分,每年积分高的志愿者除了授予社区“最美志愿者”称号外,还可以通过每季度的积分兑换活动到公益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机制,不仅是对志愿者付出的肯定,更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传递。”徐庄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扶困助残、文明引导、文明餐桌、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都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和宣传,“公益超市积分制”改变了以前志愿者单向服务的状况,将志愿服务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人,实现“奉献—积分—回馈”志愿服务良性循环,在助力志愿服务队伍壮大的同时,有效激励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覆盖面和影响力。

“小积分”发挥大作用

行走在杜集乡村,处处可见积分制带来的深层变革。道路清爽畅通,房前屋后树木葱茏,村民们谦和有礼的景象随处可见,文化墙上绘着“二十四孝”故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村民争相认领助老帮扶、秸秆禁烧巡逻等项目。“过去动员群众靠干部喊破嗓子,现在积分就像文明‘储蓄罐’,越攒越有成就感。”徐庄村党支部书记说,“积分制”已成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力杠杆,不少村民由“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这都是“积分制”带来的改变。

截至目前,杜集全区42个村(涉农社区)全部推广积分兑换制度,有效激发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内生动力。杜集区通过积分兑换管理,引导群众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涌现出许多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生动故事,让“小积分”在移风易俗中发挥着“大作用”,也用积分“兑”出了文明新风尚,谱写了新时代杜集移风易俗改革实践“新篇章”。

 

记者  孙雅婷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