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砥砺奋斗,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地处华东地区腹地的淮北,紧跟新中国成长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
即日起,本报开设“生活十八变”栏目,以现场新闻、新闻特写、新闻故事等方式,通过对普通劳动者工作、生活场景的描述,展现淮北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歌颂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见习记者 陈倩
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具作为推动农业进步的关键力量,悄然记录着从古老的手工耕作迈向现代化、智能化的辉煌历程。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深切感受到了农业科技日新月异的强劲动力。
金秋时节,阳光温柔地洒在即将丰收的田野上,每一株作物都铆足了劲,向着成熟奋力冲刺。在金秋九月的暖阳下,田地里的作物正在为成熟做最后的冲刺。走进陈双领的家里,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一应俱全,这里俨然是一个小型农机展览馆。
陈双领,是这片土地上的一名普通农民,也是农业变革的见证者与受益者。他今年承包的百余亩田地,正是他对现代农业信心满满的体现。
在他的记忆中,四十多年前春拖犁耙、夏挥铁锄、秋舞镰刀、冬抡铁锹的劳动场景依然清晰。
“以前,秋收的时候,全家老少七八口人都到地里干活,一人一把镰刀,从早到晚不停歇,只是干个一二亩地,生产效率非常低。”陈双领说。
而今,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飞跃,农业生产方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械化、智能化的浪潮,让陈双领这样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力耕”到“智种”的转变。
“机械管理非常方便,我们家100多亩地只需要我和老伴两个人就可以干完。”这几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从镰刀、铁锹、锄头到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农具变迁正折射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