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翔:行走在乡村的“金牌调解员”

2024-05-29 10:06:47    淮北新闻网

“有事就去找葛主任,准没错。”在杜集区石台镇村民群众遇到婆媳不和,兄弟吵架,还是邻里闹了矛盾,最先想到的就是找葛晓翔说道说道。

葛晓翔是石台镇综治办副主任,也是行走在乡村里的“金牌调解员”。“作为一名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我的职责就是用法律服务身边群众,当好学法、守法、用法的‘引导员’、法律法规的‘讲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他说。

在他的心中,综治工作是最“接地气”与群众打交道的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工作。十多年来,凭借自己学法、懂法和精通心理学的优势,葛晓翔处理民间发生的婚姻家庭、土地纠纷、劳动争议、损害赔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矛盾纠纷得心应手。在调解过程中还不忘给双方当事人普及法律知识,引导身边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化解矛盾纠纷。

在一家企业第二期征地工作中,有17户村民与另一家被征户因为地块纠纷,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了解事情原委后,葛晓翔很快确定调解思路,从说情、析理、普法的角度与双方面对面地交谈,让双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牢牢抓住该起土地案件纠纷的症结点,在镇信访办等部门的配合下,靶向推力、精准调解,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达到双方18户都满意,问题得圆满解决。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真心赢得信任。葛晓翔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中总是笑脸相迎,拉凳让座,茶水端敬,拉近了当事人与调解人之间的关系。

在调解中,他微侧身体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并不时点头示意,并在本子上纪录下要点。待村民们诉说完毕,他就会抓住要点、直入主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开始调解和点评,哪儿是,哪儿不是,是非分明。让当事人明白,据理焦点,错在何处,并就矛盾如何化解给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满脸愁容而来的当事人,满面带笑而归。

白顶山村村民张强(化名)与李融(化名)因宅基地纠纷发生矛盾。李融拉院墙想多占两家路半米,张强说啥也不同意,随后找到村里,村里也没有给解决好。

抱着试试的态度,张强来到石台镇综治办申请调解。

当日,葛晓翔就来到白顶山村,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后,才把两家人招呼到一块进行调解。

先从远亲不如近邻拉家常说起,再说到拉墙头院多占半米路对两户的车辆与人出行都不方便……葛晓翔耐心调解了两个小时,李融承认了自己的行为确实是损人利己,并向张强承认了错误,两家握手言和,重新成了好邻居。

“多亏葛主任出面调解,不然这事情不知会僵持多久才能解决,现在两家的关系比之前还好,我心里也踏实了。”5月10日,张强感激地对记者说。

今年3月,石台镇某村亲弟兄俩,为争已故父母留下三亩承包地,闹到了葛晓翔跟前讨说法。

原来,老人在世时一直都是跟着小儿子生活,老人去世后,大儿子想要那三亩地,老二说啥也不同意……

了解原委后,葛晓翔先一字一句给兄弟俩讲解了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的典故。看到两人有些动容,他便趁热打铁:“出门还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为了这三亩承包地闹得亲兄弟之间不和,可值当?还让旁人家看了你们的笑话……”

在葛晓翔一番借古论今温情耐心说服教育下,老大首先承认了自己的不对,提出只要一亩地,其余二亩地让弟弟种。兄弟看到老大认了错,松了口,便也有些不好意思,一口就应承了兄长的提议。

看到兄弟俩有说有笑地离去,葛晓翔脸上的笑意也舒展开来。

“基层百姓的矛盾纠纷有时就是些琐事,但是如果不及时化解可能会酿成大事。我们就更应该将相关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设身处地地想法子帮忙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将矛盾及时化解,这样才能打造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5月10日上午,葛晓翔介绍道。

“申请调解的当事人从心神不宁到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是对人民调解员最大的肯定,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威信是靠调解的公正性和办事的公道性树立起来的。”葛晓翔说,尽管调解工作十分辛苦,甚至有时还会被误解,但是为了百姓们的幸福安宁,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他愿做百姓身边的“和事佬”。

这些年,凭着对调解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父老乡亲的一片赤诚,葛晓翔充分发挥综治办统筹协调、信息共享的作用,与石台司法所、石台派出所等部门保持常态化沟通,已成功调解大小民事纠纷600余件,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行走在田间地头的“金牌调解员”。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张启民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