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我市发布8月份“淮北好人”名单,其中来自市传媒中心的职工刘常青因见义勇为而榜上有名。
事情还要从8月初的一次突发事件说起。“哎呀,汽车着火啦!”8月6日13点50分,在市区淮海路与相山北路十字路口,一辆没来得及右转的汽车突然自燃,车头冒出滚滚浓烟,男车主匆忙打开车门,拽起后座上的孩子跑到10多米外,拨打119电话求助。这时,正巧路过的刘常青看到烟雾瞬间已窜至10多米高,从缝隙里冒出不只有黑烟还有红色火苗。扑火需要水和灭火器,汽车左前轮在火势烘烤下发生了剧烈爆炸,情况危急。忽然,一辆白色轿车嘎的一声停在了对过,司机从后备箱寻到了灭火器。刘常青飞步上前,顾不上说话,一把夺过,急速转身,拔下销子喷向自燃车辆。一只刚喷完,周边商铺老板和路过的司机又纷纷取来灭火器,源源不断进行支援。但由于火势不愿就此屈服,一次次被压下去,又一次次燃起。车主突然高举双手喊道:“小心哪,车内还有半箱汽油哩!”他的话比烈火还有杀伤力。因为汽车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而附近仅10米左右就是银行、商场,还有围观市民。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冲在前面灭火的两位小伙子不由后退了几步。刘常青一直没有退缩,手中灭火器喷完,又快步走向递送灭火器的群众,抓起一只再次冲向燃烧的车辆……
13时58分,扑火的节骨眼上,传来了警笛声。3辆消防车与巡逻警车呼啸相继而至,消防员使用高压水枪,持续朝车辆喷洒,火终被降服了。一位消防员说,要不是早先及时控制住火势,汽车一旦爆炸,毁坏的就不只是一辆汽车。
看到火被扑灭了,刘常青长出了口气,抹了把脸上的汗水烟灰,拖着疲惫的身体,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刘常青1989年应征入伍,在新兵连就表现突出,被通信团评为优秀学员,服役期间还多次获得团、营、连嘉奖。1993年8月,退伍安置到当时的淮北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媒体融合后,现在市传媒中心办公室担任党委秘书。从部队到地方,变换的是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不变的是军人的初心和本色,曾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市文明委授予“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荆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