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淮北市“十四五”三农工作综述

2025-11-10 09:30    淮北新闻网

“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在相城大地上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希望的田野上深耕不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粮安天下产业提质谱新篇

仓廪实,天下安。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喜获“二十一连丰”,夏粮单产更是连续八年冠绝全省,沉甸甸的丰收果实里,饱含着农业科技的智慧和农人的辛劳。与此同时,人民的“菜篮子”更加丰盛,肉、蛋、菜、水产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背后是生猪、奶牛、家禽、肉牛四大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

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从相山经济开发区到百善食品工业园,一座座现代化园区拔地而起,11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领带动,让农业摆脱了“原字号”的局限,向着更高附加值迈进,绿色食品产业全链条产值2024年底突破359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产业动能。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启新程

农业的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的现代化。种业振兴捷报频传,一个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破土而出;农机总动力持续增长,广袤田畴间,综合机械化率超92%,稳居全省前列,科技的“金扁担”正挑起农业的未来。更为活跃的是经营主体,超16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引领小农户奔向现代农业的生力军。数字技术的融入,让农业生产焕新颜,12个数字农业工厂、90个应用场景,为传统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绿水青山和美乡村绘新景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生态的振兴。我们欣喜地看到,绿色已成为乡村最动人的底色——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减量,秸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县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杜集区摘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烈山区入选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备选名单、濉溪县获评全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县等先进荣誉,正是我市乡村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再到“全域美”的生动印证。当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4%、高于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省级提升县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乡村不仅留住了鸟语花香,更迎来了洁净宜居。

漫步乡间,176个精心打造的省市级中心村、765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如明珠般散落,承载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改革活水农民增收展笑颜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脱贫攻坚的成果得到有效巩固,防止返贫的监测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在乡村治理中,“积分制”等创新模式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最实在的变化,体现在农民的钱包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16504元跃升至2024年底的19973元,幸福的笑容在越来越多的脸庞上绽放。

改革的活水,持续激荡着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从土地延包试点稳慎推进,到经营体系日益健全;从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到线上交易盘活集体资产,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营收益超百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已达27%,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更是入选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首批试点名单,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的乡村振兴事业正乘风破浪、奋勇前行。这片充满希望的沃野,必将孕育出更加绚烂的丰收图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记者 王陈陈

通讯员 李楠 韩天华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