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彩美好生活消费活力焕新——​淮北市“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综述

2025-11-04 09:18    淮北新闻网

踏浪扬帆,奋楫前行。“十四五”交卷之年接近尾声,我市文旅凭借向新而行、以质取胜的干劲,交出质量高、亮点多、成色足的文旅融合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理念,以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系统打造五大板块,统筹实施十大工程,文旅发展加速迭代升级。

火热的“淮BA”现场,从各地奔赴而来的球迷热情洋溢,一场赛事带火一城旅游;奇幻的神兽“夔牛”,让外地游客看完大呼震撼的同时,还了解了淮北老电厂的工业文化历史……文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十四五”以来,我市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创新业态层出不穷,服务品质不断升级,文旅成为点亮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强劲引擎。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我市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淮北大地处处洋溢着欢乐氛围,文旅市场如火如荼,消费人气两旺。据统计,全市共接待游客180.2万人次,实现游客花费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3.4%,供需两旺的态势尽显淮北文旅新活力。

突出顶层设计,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市成立市文旅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十大重点文旅项目”市领导包保机制,定期调度推进。加强规划引领,深度融入《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系统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2—2035年)》和“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一区两线四链”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助力产业发展,出台《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旅游促进条例》,细化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举措。促进乡村旅游,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旅游民宿扶持奖励办法》,培育田园综合体、农场庄园、特色民宿等业态。保护红色资源,系统梳理33处重点红色资源,颁布《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条例》《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弘扬“小推车”红色文化实施意见》,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突出项目牵动,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文旅项目招引上,围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业遗址保护利用、中心湖带等优质资源,成立文旅产业招商团,建立文旅重点项目库,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2022—2024年,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资金约20.4亿元,累计新签约项目117个、新开工项目79个、新投产项目70个,总投资380亿元。在龙头项目建设上,淮北老电厂文化街区、濉溪古城明清酿酒遗址博物馆、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遗址红色小镇4个项目开放运营,“龙脊天路”烈山段全线贯通,中心湖带旅游提升、临涣古镇保护与展示、相山区黄里景区综合开发3个项目加快推进,相山区文创街区商业街预计年底前试运营。

突出跨界融合,新兴业态持续涌现。“音乐+旅游”融合发展。抓住“涂鸦桥”热点,成立“淮之梦”音乐联盟,打造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文化新地标,举办萧濉新河体育公园音乐派对、四季榴园啤酒音乐节、百莲百荷电音狂欢节等活动10余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创新“书咖+文创”等运营模式,将运河文化、茶文化等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相王建城茶具、双鱼纹挎包、石榴之恋丝巾、翘头履青云、小花褂配饰、A2β-酪蛋白纯牛奶6件商品入选“安徽有礼”旅游文创商品,濉溪古城荣获“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发挥“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带动效应,举办全国城市精英重机巡游、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淮超”足球联赛等活动50余场,承办全国U15国际跤锦标赛、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淮海经济区竞技飞盘邀请赛等赛事,朔西湖景区获评“国家四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东湖航空飞行营地被列为省第四批航空飞行营地。“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精心设计研学产品和线路,打造山水生态、乡村体验、探秘寻迹、红色记忆、隋唐遗运、工业文明六大主题研学产品,推出9条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市博物馆、792军旅小镇、大运河美术馆等6家单位入选省“研学旅游基地”。

突出产品供给,服务环境持续优化。推广特色美食,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评选,举办炭锅节、地锅鸡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故乡饭店等5家餐饮企业入选游安徽“不得不进”特色餐饮名店,榴园地锅鸡等8道美食荣获游安徽“不得不吃”特色美食。发展精品民宿,实施“精品民宿培育行动”,引导民宿与民俗非遗、地方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建成旅游民宿6家,水云间、古睢书院获评“皖美金牌民宿”,隐庐民宿、相邑府酒店获评“皖美银牌民宿”。完善公共配套,投资550万元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指挥中心、智慧景区,开发“智游淮北”微信小程序。实施公共文化空间工程,打造石榴博物馆、相城书房等项目28个。开通运行4条免费公交专线,开发红色记忆游、山水生态游等旅游线路,双堆集烈士陵园、临涣文昌宫、韩村小李家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线路”,南山景区、东篱山庄、四季榴园景区等6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突出创意传播,城市影响持续提升。宣传推广方面,叫响“煤美与共湖上淮北”城市文旅口号,组织开展“安徽人游安徽传奇皖北”“金秋万人游淮北”“乐游长三角淮北号”高铁旅游专列等活动,制作文旅宣传片、全域手绘地图、旅游攻略等宣传品,成立市文旅新媒体创意工作室,招募18名网络大V,发布淮北美食等主题视频2000余条,播放量8.7亿次,市工业博物馆、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等新文旅地标获人民日报、新华网等聚焦报道。文艺创作方面,传承弘扬临涣唢呐、淮北花鼓戏、泗州小戏等非遗文化,《运河古韵》等6个项目入选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编创完成《向前》等多部作品,《决胜淮海》荣获全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十佳提案,专场举办“一路相伴”援藏歌舞剧,成功举办“古相文脉”美术书法精品展。品牌塑造方面,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1个、特色旅游名镇3个、特色旅游名村4个。文旅消费方面,2022至2024年,全市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874万余元,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1.3亿元。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951.1万人次,较2022年、2023年分别增长85.8%、7%;旅游总收入137.2亿元,较2022年、2023年分别增长123.8%、11.9%。

一业兴,百业旺。五年来,我市文旅消费链条不断延伸,文旅新业态层出不穷,丰富了人们的出游选择,跨界融合不断拓展文旅边界。全市上下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体验,服务品质的提升,为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 傅天一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