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提速 向“新”而行——淮北市“十四五”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综述

2025-10-22 08:59    淮北新闻网

我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曾以“百里煤城”的辉煌,为共和国工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然而,伴随资源的长期高强度开采,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压力、产业结构单一等“成长的烦恼”与“转型的阵痛”接踵而至。这座将近12亿吨“乌金”奉献给国家的城市,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固守传统路径在依赖中逐渐沉沦,还是勇于打破路径依赖,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破题关键,以改革为楫,向创新而行,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领域累计实施改革事项293项,推出制度性成果186项,掀起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淮北市探索“六大体系”推动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采用,《安徽省淮北市探索农村移风易俗新途径》被中央农办《农村要情》采用;《淮北市探索“3343”模式破解工业企业“难办证”问题》《淮北市探索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市场化方式进行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等入选中国改革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推行“一杯茶”调解工作法》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建立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机制以公益诉讼推动跨省河流治理》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四化四解”模式深化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革》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六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探索城市电子屏一体化改革》获评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融媒体营销创新大赛典型案例……用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果,镌刻着改革步履铿锵的印记,交出一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亮眼答卷。

聚焦新质生产力

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我市深刻把握“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的精髓要义,坚持“破立并举”,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全力以赴促进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走进市科创中心,这里汇聚了来自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十家科技型初创企业。通过提供租金减免、创业辅导、政策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轻装上阵、展翅高飞。

在濉溪经济开发区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性能电池箔直接供货给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产能和市场份额均位居国内前列。

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我市集聚理士电源、国轩象铝等一批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从关键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回收利用的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制乙醇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濉溪高端铝基复合材料、杜集矿山机械装备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临涣化工园区名列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淮北矿业临涣选煤厂入选国家级5G工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率全省第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显著加快,“淮北制造”加速向“淮北智造”跃升。

优化创新生态

点燃创业创新创造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市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支点,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营造百花齐放的创新生态。聚焦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堵点,大胆探索、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改革,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试点,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完善“政产学研用金”结合机制,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米”。

仅今年以来,我市就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4个、孵化机构2家、科技服务机构6家;主动对接沪苏浙优质科创资源,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推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作为全省首批四个分院之一,2024年7月揭牌运行以来,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聚焦企业技术攻关需求,推动26家企业立项37个校企合作项目,招收硕博研究生126人;组织研究生深入中芬矿山机器、华孚时尚等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浓缩机智能化研发等项目落地,积极探索新时代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模式。前三季度,全市发布科技成果507项,吸纳技术合同470项、总额67.5亿元。

同题共答“创新之问”。聚焦全省季度工作会议提出的47个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我市围绕激发消费活力、科技创新工业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及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等专题,分领域召开“创新之问”调研座谈会3次。市委主要领导面对面与企业家、协会和年轻干部代表开展“头脑风暴”、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

同思共谋“发展之招”。连日来,市直部门和县区主动领题、精准破题、合力解题,起草调研报告80篇,经全面梳理、认真研究,形成答好“创新之问”金点子237条,并纳入“十五五”规划编制,努力把“金点子”转化为推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金钥匙”。

深化改革开放

塑造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

伴随汽笛长鸣,满载“淮北造”的中欧班列,从青龙山铁路“无水港”驶向欧亚大陆。我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近日,淮北高新区为企服务窗口凭借“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为安徽龙波电气有限公司“一照多址”经营场所备案登记按下“加速键”,赢得企业赞誉。深入实施创建一流营商环境“9553”工程,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深化“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一对一”精准纾困解难。

开放通道“畅”联内外。我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通运营徐淮城际公交,构建徐淮双城联动、协同发展格局,加快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和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开通淮北至宁波、连云港、上海、南京、青岛等海铁联运班线,形成可达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江淮运河航道以及沿线各省的内河干支流航道的“三纵一联”高等级航道网。加快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北联动创新区建设步伐,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依托税企直联平台提供“一企一策”政策辅导,实现企业办事效率提升40%、运营成本降低15%;全面推行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无纸化业务,退税办理时间缩短30%以上。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广“跨境电商+共享海外仓”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践行人民至上

书写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抓改革、促发展的最终目标。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看,采煤沉陷区的“绿水青山”之变。我市创新实施“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不稳不沉栽树木”的治理模式,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20余万亩,打造绿金湖、朔西湖、圆梦岛等众多城市“绿肺”、滨湖公园,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安徽淮北朔里镇:“以用定治”做活采煤沉陷区土地文章》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看,城市更新“绣”出品质生活。各地各部门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更加宜居、韧性、智慧。经过创新改造,老电厂以新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夔牛天街破茧而出,昔日工业遗址蜕变为集工业博物馆、主题商业街区、研学教育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作为皖北首条省级旅游风景道,龙脊天路创新开发旅游风景廊道,重新定义皖北最美天际线;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濉溪古城《运河千灯夜》夜游项目惊艳亮相,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62.4万人次……文旅融合作为关键落子,串联起文旅新图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看,城市生态承载力持续提升。针对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不充分、处理效能低、再利用难等问题,我市坚持建管并用、系统施治,深化再生水利用配置改革,探索实施城市生活污水“收处用”一体化治理模式,提标改造濉溪县污水处理厂、丁楼污水处理厂等,规划建设凌云再生水厂供水带、濉溪县污水处理厂供水带。2024年全市工业企业再生水利用量位居全省第一,再生水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

看,公共服务“暖”到群众心坎。聚焦“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我市持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和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在全国率先开展“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全省推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淮召开,“待遇不降低、财政可承受、经验可复制、未来可持续”的“淮北经验”正被全国借鉴……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如春风化雨,温暖着相城大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回望“十四五”以来的奋斗历程,我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的战略性转变,城市面貌实现从“工矿灰”到“生态绿”的精彩蝶变,发展动能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勇于破除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中,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淮北改革新篇章。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郑言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