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清源 合力攻坚 ——淮北交管科技赋能精准打击“失驾”违法显成效

2025-08-08 10:57    淮北新闻网

去年以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以科技赋能实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多种研判方法,持续对我市“失驾”人员违法驾驶开展专项整治、精准打击。2024年6月以来,查处量同比上升32.2%,无证驾驶事故同比下降36.3%,成效显著。

坚持专班攻坚、专业打击,以侦查思维破题

一是精心组织推动。成立由支队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打击“失驾”人员违法驾驶工作领导小组,指挥控制中心牵头,组成打击工作专班,设立5个战斗单元,分工协作,统筹推进指挥调度、分析研判、预警查缉、打击抓捕等工作,确保警令传递迅速、查扣到位、反馈及时,为打击整治提供专业保障;精细制定方案。按照排查一批、打击一批、曝光一批“三个一”工作目标,制定《“失驾”无证违法驾驶集中打击整治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整治重点,将使用口罩、遮阳板遮挡面部躲避电子抓拍等监管的“失驾”人员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在战法设计、平台研发、模型搭建、警力配备等方面重点倾斜,提升专业打击能力;精密合成攻坚。与市局科信、技侦等警种部门协作配合,利用科技手段,全面细致对全市“失驾”人员进行起底式排查,多维分析数据资源,研判失驾违法高发时段、地点及重点驾驶人活动规律特点,通过“以人找车”“以车找人”,为“失驾”人员、重点车辆生动“画像”,为合成打击提供综合研判支撑。

坚持科技赋能、精准管控,以数据思维提效

数据碰撞比对,精准筛选纳管。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通过人脸识别分析驾驶人身份信息,与“失驾”人员数据进行比对碰撞,搭建“失驾”人员违法驾驶嫌疑车辆库,形成失驾违法“黑名单”,推送至辖区大队分控中心实施精准管控,为精准布控查缉提供有力数据支撑;狠抓研判预警,精准推送拦截。收集跟踪分析失驾线索,对重点预警信息开展二次分析研判,实时刻画车辆行驶轨迹、人员电子轨迹,以作战指令的形式,推送辖区大队、分控中心组织拦截查处,变“守株待兔”被动应对为“精准导控”主动出击,全面提高打击质效,精准查获率达90%以上;研发系统模型,精准破解难题。充分挖掘公安内部数据潜力,依托科技手段,挖掘车辆与驾驶人关系,开发基于人车伴随关系的“失驾”人员违法驾驶精准查缉模型。将已被交警查获过的“失驾”人员信息在模型中进行离线伴随,增设“遮挡面部”功能模块,对车辆卡口抓拍数据进行分析,对长期遮挡面部的车辆进行“列表式”“清单式”特征归类,有效震慑了二次“失驾”违法驾驶人员。

坚持提炼战法、完善机制,以长远思维治本

完善情指行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前端感知体系建设应用,在全市人员密集场所、事故多发点段及农村国省道,加密布建全息高清感知摄像头130余路,为人脸识别、人员比对、综合研判提供数据“源头活水”。充分运用科技平台开展研判布控,同时为基层更新对讲机、4G执法记录仪180余台,健全完善点对点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打造“布控、预警、研判、调度、打击、反馈、建档”管控闭环,打击质效大幅提升;完善社会面综治机制。坚持将失驾人员管理融入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综合治理体系,依托联席办平台,将“失驾”人员台账及交通违法信息,定期推送至属地镇街、村居社区及企业单位,督促落实配套监管措施,压紧压实源头管理责任,加强教育引导与源头管控,切实消除风险隐患;完善全覆盖宣教机制。依托全市200余块电子屏、4000余个应急广播“大喇叭”,300余个行政村居“小喇叭”及“两微一抖”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曝光“失驾人员”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先后发布图文、视频56条,曝光案例10余起。同时利用交管“12123”短信提醒功能,常态化对“失驾”人员实行全覆盖、全天候、实时性交通安全提醒教育,强化警示震慑,全力营造高压严管整治氛围。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淮交宣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