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北市精康家园指导中心,一场特殊的“指尖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一项看似平凡的笔芯组装手工活,如今已成为精神障碍康复学员重塑自我、融入社会的重要桥梁。在这里,每一支笔芯的诞生,都承载着学员们关于治愈、成长与尊严的动人故事,也凝聚着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支持。
“第一次拿笔芯管,手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学员小梁笑着回忆起初学时的生涩场景。而如今,她的指尖已能稳稳驾驭0.5毫米的微小笔头,3秒就能完成一次精准组装。这样的转变,源于精康家园日复一日的“指尖康复课”。
据了解,“指尖康复课”通过捏、插、旋、按等精细动作训练,唤醒学员沉睡的运动协调能力。“今日完成200根”的计数任务,帮助学员重建对秩序与目标的掌控感;“必须按步骤来”的规则要求,磨砺着学员的心性,让曾经的急躁沉淀为专注的平和。每一次成功的组装,都在无声中浇筑着学员“我能行”的信念。
精康家园的康复师表示,这里的笔芯组装绝非简单的流水线作业,而是学员回归社会的成长线。在小小的工作台上,协作精神悄然萌芽。沉默的小敏开始主动提醒同伴“笔头没卡紧”,畏惧出错的阿雅学会了鼓励他人“没关系,再来”。分工、互助、交流等日常互动,修复着学员们曾断裂的社会连接。
更让学员们感到珍贵的是那份用劳动换取的价值感。精康家园将合格笔芯交付合作企业,收益大部分转化为学员薪酬,小部分用于添置器材或组织春游。当学员用自己挣来的钱换取心仪的文具,或在春日里分享亲手组装的笔芯礼盒时,眼中闪烁着被需要、被认可的光芒。
每一支从精康家园走出的笔芯,都承载着双重暖意。对于学员而言,它是冲破困境、亲手创造价值的铁证;对于社会来说,它是一份温柔的提醒——所谓“特殊”的群体,需要的不过是多一份耐心、多一个舞台,便能绽放与常人同样的生命光彩。
市民政局始终高度重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精康家园指导中心作为我市开展精准帮扶、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已初步展现出积极成效。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深化项目内涵,拓展技能培训种类,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道路上稳步前行,更好地融入社会。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李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