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机变身“交通执法者”——“执法开放日”让治理智慧在双向互动中生根发芽

2025-05-23 08:47    淮北新闻网

 

当出租车司机手持执法终端核对网约车证件,当货车司机操控无人机巡查道路违章——5月20日,市交通执法支队创新举办的“执法开放日”活动,以沉浸式角色互换打破公众对交通执法的认知茧房。这场吸引40余位企业代表、货车司机、市民群众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执法+科技探秘+流程体验”三维设计,让治理智慧在双向互动中生根发芽。

身份转场:从马路司机到执法“考官”的认知重构

“请出示车辆营运证及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当日,在网约车检查模拟区,出租车司机王师傅鼓起勇气拦下模拟车辆,紧张得双手微微颤抖。面对“驾驶员”对检查流程的质疑,王师傅紧紧盯着证件上的信息,逐字核对,反复解释着规定。他不连贯的言语让围观者直观感受到执法现场的压力。“以前总觉得查车是走形式,现在才知道每个数据都关系乘客安全。”王师傅擦着汗感慨,手中的执法记录仪仿佛重若千钧。

超限检测区上演着“司机变考官”的精彩反转。在货车超限治理模拟里,货运驾驶员们熟练地操作着非现场动态称重检测设备,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当模拟超限货车的重量数据出现在屏幕上时,他们迅速记录,并按照流程向“驾驶员”告知超限事实及处理流程,可却在填写告知书时顿了笔:“以前被查时总想着讨价还价,现在才明白执法要平衡道路承载与企业运营,这尺度太难拿捏了。”这场角色体验,让从业者首次触摸到执法决策背后的复杂考量。

科技揭秘:无人机与数据链织就智慧执法网络

为了让群众代表更全面地了解执法工作,活动专门设置了科技执法展示区。随着操控员推杆,一架旋翼无人机缓缓升空。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地面的交通状况一览无余。执法人员介绍说,无人机巡查具有机动性强、覆盖范围广等优点,能够快速发现道路上的违法行为,如非法营运、车辆违规停放等。“暴雨天气如何保障巡查?”运输企业代表陈女士的提问,执法人员耐心地解答:“我们建立了气象预警联动系统,极端天气会启用地面巡查与电子眼互补模式。”

更令代表们震撼的是数字化指挥平台的“最强大脑”。巨幅屏幕上,全市56个治超点的称重数据如流水般滚动,每辆超限车辆的行驶轨迹都被红色线条精准标记。当执法人员演示通过平台调度3公里外执法车拦截疑似超限车辆时,市民代表张先生凑近屏幕感叹:“原以为执法全靠人力,没想到背后有这么精密的数字网络。”这套集成动态称重、视频监控、GPS追踪的系统,让传统执法模式升级为“科技+人力”的智慧协同。

深度洞察:执法流程背后的严谨与担当

“请确认货物清单与过磅数据一致性。”在超限处置演练中,企业代表周琳体验了完整执法流程:从证据保全时的多角度拍照,到法律告知时引用《公路法》条款的精准表述,再到面对“抗法司机”时的情绪疏导。“每个环节既要严守程序又得兼顾情理。”她指着询问笔录上23处签字节点感叹,过去认知里的“简单工作”实则是环环相扣的法律实践。

矛盾化解场景最触动人心。当模拟司机拒绝签字并大声斥责时,执法人员始终保持微笑,耐心沟通,用专业的素养和真诚的态度化解矛盾。从递矿泉水缓和情绪到用APP展示历史超限记录再到讲解桥梁承重案例——“三步工作法”让代表们看到刚性执法中的柔性智慧。“查超限不是为罚款,而是守护整条路的安全。”货车司机赵师傅的顿悟,道出行业群体的认知转变。

双向奔赴:消除误解凝聚共治合力

这次开放日活动,让双方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座谈交流环节,群众代表们纷纷打开话匣子,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对执法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企业提出的“柔性执法”“跨区域协同监管”等建议,以及群众呼吁的“安全设施”等诉求,交通执法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并承诺将尽快研究落实,及时反馈进展。

本次执法开放日活动,通过角色互换和科技执法展示这一创新形式,共接待代表4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10余条,现场解答问题40余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淮北交通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执法工作更加透明、亲民。未来支队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类似活动,凝聚起交通运输治理的强大合力,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保驾护航。

 

记者  刘星

通讯员  储继龙  张亚强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