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暨“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侧记
时下的菏泽,芍药接续牡丹的盛放,将春日浪漫谱写成夏日的产业序章。
4月27日至30日,来自全国的百家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中国牡丹之都”,参加2025“AI赋能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暨“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在思想碰撞与实地探访中,见证传统产业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共探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道。
霓裳焕新织锦绣
在曹县有爱共创汉服直播基地展厅,各式汉服在灯光下流光溢彩,主播的推介声此起彼伏。从清晨至凌晨,基地内的主播轮番在各大电商平台与短视频平台开播。
这个曾以演出服制造闻名的县城,如今已构建起“AI设计+智能工厂+电商直播”的全产业链。曹县依托电商优势,聚力发展汉服产业,形成涵盖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绣花印花、展演销售的完整链条。目前,曹县汉服企业达2753家,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在曹县,‘新农人’将手机变为‘新农具’,借直播平台推广汉服这一‘新产品’。”人民政协网大数据部主任隋国荣表示。
如今,汉服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国色绽放新业态
从牡丹“一枝独秀”到牡丹芍药“双花竞艳”,菏泽以一朵花撬动百亿级产业链。
牡丹不仅可供观赏,其根可入药,籽可榨油,蕊可制茶,瓣可提露,兼具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在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会嘉宾近距离考察牡丹花蕊茶、牡丹籽油、日化美妆等衍生产品,见证了牡丹从“观赏花卉”向“健康产业”的蜕变。
正值芍药鲜切花采切旺季,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芍药鲜切花日均销量保持在40万枝以上。4月26日,菏泽—鄂州鲜花航班正式通航,这是国内首条芍药鲜切花全货机航班,菏泽芍药鲜切花可通过该条“空中快线”加速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
“通过技术升级,牡丹鲜花饼精准降低了糖度与油度,让美味与健康兼得。”在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展厅,工作人员展示着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成果。该公司利用自身产业链优势,有效将产业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推动提升牡丹产业附加值。
菏泽牡丹IP形象“丹萌萌”花样出新,3D版汉服九色系“丹萌萌”向各地游客推介菏泽牡丹。可知府文化产业(山东)有限公司设计师温永华介绍,“丹萌萌”不仅是一位可爱美丽的吉祥物,更是牡丹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让牡丹之美绽放在每一个人心中。由该公司设计的2025世界牡丹大会数字牡丹艺术主题《东方绽放》,在2025菏泽牡丹节会期间惊艳亮相,向世界递出一张全新的文化名片。
以花为媒,以花兴城。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带动就业50万人,完成了从“富贵之花”到“富民之花”的蝶变。
黄河滩区绽新颜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是黄河滩区群众艰苦生活的写照。如今的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布局在新村台上,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的地毯加工车间务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菏泽沿黄各乡镇争相发展相关产业,扎实做好滩区发展的“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位于六合新村的黄河滩区迁建展览馆,复原了大洪水灾难的场景,展示了水患给滩区群众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如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实施后的幸福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海南日报社的张杰在黄河滩区见证了乡村振兴新图景:这几年黄河滩区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百姓安居乐业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昔日“洪水走廊”,今朝“幸福高地”,滩区之变正是菏泽乡村振兴的缩影。
携手共谱新华章
当前,人工智能被视为重塑中国经济、社会和技术生态的关键驱动力。
本次活动中,中国日报社技术中心应用研发处刘颋以《国传智能解决方案》为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以《融合新闻策划AI应用系统》为题进行了交流分享;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蒋继国以《AI赋能,开启智慧教育与医疗新时代》为主题,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菏泽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牡丹芍药产业发展、汉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进行了交流;内蒙古兴安盟融媒体中心与菏泽日报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当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遇上产业数字化转型,必将催生新时代的传播伟力。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潘梅表示,菏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依托AI赋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本次活动系统解析AI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实践,分享AI赋能报业转型的成功案例,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并在调研中感受这片热土改革创新的时代脉搏。
活动期间,全国媒体同仁把镜头与妙笔对准菏泽,记录美好瞬间、定格精彩画面,以AI赋能新闻创作,将菏泽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故事传向四海。
文/张啸图/李保珠